“后加刀”顧名思義就是后來加的刀,在古錢幣研究領域,經常與雕母混淆。
為什么會混淆?
主要原因是兩者都屬于雕刻錢,而且都是鑄造完畢后雕刻的。
但兩者的本質區別是:雕母是為了雕刻作母而鑄造的而后加刀是為了審美將鑄造幣雕刻的。
在漫長的收藏歲月里一些老藏家,由于喜歡某一種錢幣,在獲得以后發現字體有流銅現象影響美觀,所以就將其修整雕刻,這樣的錢幣就叫“后加刀”錢幣。
這種玩法在清代,非常盛行,特別是宮廷玩賞錢,我們現在所能認定的宮錢中有很多都是加了刀的錢幣。漸漸的后加刀在民間也開始盛行,一些大戶人家在婚慶、壽慶或重大節日的時候經常把已有的吉語花錢經過加刀或涂色進行贈與。以至于官方錢局為了適應潮流都鑄造一些專門用于加刀的紀念性吉語用錢。我們所熟知的蘇爐雕花錢就很具代表性。
后加刀錢幣不是偽造的雕母,有人一看到后加刀的錢幣就誤認為是當今仿品,這是不正確的,鑒定的方法有很多種:
1、后加刀的錢幣沒有雕母錢幣為了雕刻而鑄造的特性,所以它在雕刻時不一定是全新的。并且會有生坑清洗,除銹、熟舊和傳世雕刻的可能。
2、后加刀完全是以修整而修整,為審美而雕刻,所以它不會有任何的拘束。其風格完全是按照收藏者的意愿而修改。
3、加刀錢幣,沒有統一的雕刻手法,但一定會有時代特征,更不會有正規雕母的規范制度,所以它的工序不都是完整的,這就出現了很多刀痕明顯且不規范的現象。
加刀錢和雕花錢一樣,都是古錢幣收藏中非常寶貴的形式,它們凝結了我國收藏者的智慧和對于美好事物追求。
所以,此物通靈!來源:迷中泉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