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70周年紀念鈔盡管縮量發行,但1.2億還是有一千多萬未兌出,今天開始在現場不需要預約進行兌換。全國各地排起了久違的長龍,有些城市甚至出現1000人排隊的盛況,這樣的排隊購買紀念幣已經許久未出現,實在令人感到意外。有些地方出現了插隊、打架、賣號等混亂局面,甚至需要警方來維持秩序。看來中國老百姓對于紀念幣紀念鈔還是情有獨鐘。
河北省這次實行實名制兌換,必須出示第二代身份證,并且不能代理,鈔可以兌換20枚,幣則可以兌換一盒(100枚)。很多人只兌換鈔,不要幣,但只要兌幣的大多都是直接一盒,畢竟從收藏的角度來看,整盒幣還是利于升值和保存的。雖然很多人不要幣,且鈔的兌換量少,最終鈔幣的兌換速度差不多。不讓帶兌,也使得兌換速度比較快。但盡管如此,排隊三個小時也很正常。
此次央行之所以安排現場兌換完全是想把這燙手的山芋打法出去。聽銀行的人講,如果這次還有剩余,將來還會有第三波兌換,央行是一張不想留。畢竟老百姓具有跟風性,一些來銀行辦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在排隊干什么也跟著排,還有一些導爺,幾個人循環排隊。總之,現場火爆。
2018年的紀念幣應該都沒有兌換完,改革開放不是說還有第二波預約,但也不知道何時開始,從預約率來看,還是有大量剩余,今年的紀念幣發行量應該還會下降。去年的最低量為1.8億,今年預計可能到1.5億,少一些的可能會降至1億。
央行想把紀念幣都打發掉,但卻不愿意其參與到流通中去,不對紀念幣流通做任何宣傳,市場上除了1元面值紀念幣有流通外,10元和5元面值的幾乎沒有流通。央行就怕其流通起來,果真大面積流通,對于央行來說真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利用紀念幣紀念鈔回收資金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其實完全可以通過商業銀行把預約不出去的紀念幣鈔通過銀行渠道發給各個商戶進行流通,這樣不是能真正做到隨著時間的流逝日益減少嗎!但央行是萬萬不會那么做的,寧愿再次現場同意兌換,也不愿意助其流通,沒有流通的紀念幣就像郵票一樣,升值與否就看發行量的多少了。不過紀念幣好在有銀行撐腰,實在不行還可以去銀行換回流通人民幣來。
今日看到了兌換紀念鈔幣的火爆現場不禁想起了郵票。兌換紀念幣的人群男女老幼都有,而郵票僅僅就是一些七八十歲的老頭子,老太太都不多,年輕人鳳毛麟角,20歲以下的比大熊貓還少。郵票真是后繼無人,而紀念幣無論無何還是欣欣向榮!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