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金銀紀念幣的面值真叫人摸不清,為何1盎司純銀,面值僅10元,三分之一盎司黃金僅100元,這個價格誰能買到就服誰,實際上這個價格沒人能買到。所有的金銀紀念幣都是由金幣總公司委托商業銀行及一些金銀幣專賣店銷售,而銷售的價格也遠遠高于面值,甚至高于金銀幣成本很多。如最新發行的長征八十周年金銀紀念套幣的初始發售價為3700元,單銀幣價格為500元。如果按照金銀幣材料和加工費銷售費用來計算:
今日(2016.10.11)金價為273.09每克,銀價為3.79每克
金幣:8克,2184.72,加工費銷售費用成本大約100元,也就是面值可定為2300元。
銀幣:30克,113.7,加工費銷售費用成本大約50元,也就是面值可為200元
但實際的升水非常多,按照初始價格,這個價格絕大多數人買不到。金幣3200元,多了900元,銀幣500元,多了300元。真正的零售價比這個價格還要至少高出10%以上。
如果金銀幣的面值標為成本價,并且就像流通紀念幣一樣,這個面值可像其他人民幣等值流通的話,并且可以從銀行兌換會出現何狀況?
首先,金銀紀念幣發行量如此之低,普通老百姓恐怕不可能從銀行里能兌換出來。
其次,只要能兌出來就不會虧本。因為如果金銀材質上漲,金銀幣肯定也會上漲。即使金銀幣下跌,但有面值頂著,購買者也不會虧,大不了去銀行再換成人民幣。
所以這樣一來,真正吃虧的就是國家,金銀漲了有面值保證,金銀漲了就會比面值高,而且由于金銀幣發行量如此之少,他的價值已經不是金銀的價格,而是像郵票一樣,物以稀為貴,已經成為收藏品了。當然即使有這機會,我們一般人也輪不上,所以金銀紀念幣這樣高的售價還是有合理性的,當然我們還是希望價格能低一點,升水少一點,還是比金銀首飾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