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背綠壹角券的背圖為墨綠色菊花圖案,看上去活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故有人稱之為“背綠券”或“蝴蝶券”。 該幣于1966年1月10日發行,分空心五角星水印和無水印兩種版別,前者尤為稀少。因為其背面顏色與同時流通的貳角紙幣相近,容易引起混淆。發行僅一年多時間即被中國人民銀行收回,并于1967年12月15日又發行了背面顏色為棕色的壹角券。由此,背綠水印壹角券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發行量最少、發行時間最短、存世量最少的“幣王”。 1994年以來,該幣在收藏市場一路走高,十年間其價格經歷了從60元到100元、260元、450元、700元、1000元,直至2004年1400元的歷史高位。近兩年多以來,該幣市場價格更是飛速上揚,全品相單張已達五六萬元,超過其面值的60多萬倍,是第三套人民幣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和風向標。
目前,市場上贗品“背水”層出不窮,現簡要介紹幾種識別真假背綠水印的有效方法,供收藏愛好者們參考:
最簡單的方法是“冠號辯別法”。
所謂冠號即每張紙幣阿拉伯數字前的羅馬數字。第三套人民幣有三位羅馬數字和兩位羅馬數字兩種冠號,背綠水印則都是三羅馬冠號。從目前發現的背綠水印看,只有三組冠號是真品“背水”,分別是:
(1)I III IV:只要是這三個冠字,不論順序,隨意結合,都是背綠水印。
(2)I III VI:只要是這三個冠字,不論順序,隨意結合,都是背綠水印。
(3)X III I:這一組與上面有點不同,也是最容易被欺騙的。這里面有四個冠號為背綠水印,有兩個冠號為背綠無水印,即除I IIII X和I X III冠號外,其它的不論順序都是背綠水印。
只要冠號沒被改刻,掌握此方法,你就基本不會買到假的背綠水印了。一些人通過改冠號、加水印的方法造假,這就要看底紋、紙張和加進去的假水印了。
下面介紹水印圖形和紙張厚度識別法。
這個方法對鑒定者要求較高,沒經驗者或沒真的背綠水印對比很難識別。造假者一般是用真背綠壹角券按橫切面撕開后加進水印再粘合起來,也有用三羅馬字冠背棕凸版水印壹角券的正面加上背綠的背面加工而成的背綠水印:前者的破綻是紙張厚,水印太過清晰,五角星角太尖,水印邊緣與紙幣的過渡不自然。后者與真背綠水印從水印效果上看不出區別,這種情形只能從冠號和紙幣的厚度來區別,這種兩面粘合起來的紙幣肯定會比真背綠水印更厚,拿在手里摸會明顯感覺紙張更厚,用30倍放大鏡看冠號有被改刻過的痕跡。
另外,還有兩種輔助方法,摘要介紹一下: 一是看暗記。背綠水印壹角券在正面主景大門右側第六根與第七根欄桿之間的上端有一個英文字母“A”字暗記,在“A”下方的兩道欄桿之間有“┴”暗記;而無水印券在“A”的下方是“+”暗記。這個要借助放大鏡看,實踐性不強;二是看紙張的油性。背綠水印正反兩面紙張與背綠相比更有種油性的感覺,好像紙幣蘸了油一樣,而背綠則顯得有點干,這一點也是要有實踐經驗才易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