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繁勿慌,事閑勿荒,有言必信,無欲則剛。
2023-09-16 17:46:34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4831
上一次8000萬的發行量還是2015年的二輪羊,之后紀念幣發行量暴漲,最多5億,最少1億,但都在一億以上,直到今年的國家公園竟然再次出現8000萬的發行量。雖然都是8000萬,但行情卻不能同日而語。
2021-12-16 10:14:11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6096
果不其然,2022年1月7日開始預約虎年紀念幣,這次央行吸取了冬奧會幣鈔的教訓,順應市場減量了,虎年竟然只有1.2億,是第二輪生肖紀念幣發行量第二少的,第一少的是2015年的羊,只有8000萬。
2021-12-16 10:10:35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7422
2021年12月14日22:30,萬眾矚目的冬奧紀念鈔開始預約,截止到15日下午四點,以建行為例,全國預約率為73.2%,總共10個省市,預約率最高的是北京86.8%,最低的是西藏51.9%。
2021-11-15 10:11:25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6057
轟轟烈烈的冬奧會紀念幣預約結束了,央行公布了預約率為94.93%,比百年紀念幣接近100%的預約率差了一些。前者有4000多萬枚是棄兌的,而冬奧會預約率就低了一點,兌換率可能會再創新低。紀念幣已經成為雞肋,未來何去何從?
2021-08-15 10:11:25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7309
建黨幣分兩批兌換,第一批9月15日開始兌換,9月21日結束,不計因為疫情原因不能兌換的省份,還有756萬枚棄兌。
2019-06-30 22:46:28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9382
普通紀念幣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擴大發行量,降低面值,讓其真正流通起來;二、減少發行量,最多不要超過1億,預約搶購,成為收藏品。否則只能預約一批無人兌換,或是兌換后大量回存,造成銀行的人力物力的損失。量大,不流通,只有死路一條。量大流通降面值,或者量小收藏,你選哪個?
2019-03-24 23:50:13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10909
我國從古至今就有保護國寶的美德,大禹九鼎、金鑲玉璽,無疑都是古代帝王傳國之寶,我國從宋至明清兩代,國家都有專屬機構來收藏民間藏品,陳列于皇家亭臺,綻放我中華之輝煌,在清乾隆年間更是達到頂峰,著名的圓明園就是陳列我中華民族輝煌的載體,可惜資本主義列強將它毀于一旦,而今列強并不可怕,洋人搶了你的東西會將它放在大英博物館中保護起來,以此來炫耀他們強盛。而最為可怕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收藏環境,我們的國情。
2019-03-10 22:45:08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11314
自從2015年抗戰70周年紀念幣擴容到5億,紀念幣(鈔)真正的飛入尋常百姓家。想當年,面值兌換幾枚紀念幣那可是個難啊,銀行里沒點關系休想換出來,大城市還好一些,而三四線的小城市尤為如此。現在好了,紀念幣成了比硬幣還家喻戶曉的現金,卻在日常生活中不好使,這是為何,為什么明明是流通紀念幣,卻無法真正流通起來呢 ?
2018-11-26 23:26:32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5696
2018年還有一個多月即將結束,在這僅剩的一個多月收藏市場也不平靜。進入12月將有紀念幣和紀念鈔發行,分別是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面值10元,發行量1.8億;人民幣發行70周年紀念鈔,面值50元,發行量1.2億。同時兩個題材發行紀念幣鈔又在相近的時間并不多見,這也是2018年年底給收藏界帶來的一道大餐。
2018-11-04 23:35:09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4823
在第四套人民幣退市以后80年2角人民幣成了很多人都密切關注的一枚紙幣,有不少人特別想要知道為什么這枚紙幣會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所以,小編在了解以后得知了這枚錢幣成為香餑餑的重要原因,下面一起來看這些原因分別是什么。
2018-01-29 23:51:13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13142
網約紀念幣實行已經數年了,其詬病越來越多,甚至有人說網約紀念幣有“內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到底有沒有“內鬼”!古人云:亂世之道,必有妖孽。妖孽在和平時期是沒有的,但是糊涂事確實有!
2017-11-24 23:08:46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3580
面值提高了,發行量增加了,銀行不能存儲了,流通沒指望了,網約壟斷了。面對此狀,孤陋寡聞才疏學淺的人,恐怕只能看到唯一的好處:天量紀念幣的生產可以讓造幣廠的經濟效益提升上去,除此之外還有什么?猛然間,胡思亂想起來,莫非真的就是這個目的?
2017-10-13 12:55:10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3674
按理說我國的金銀紀念幣發行量十分稀少,尤其是近幾年發行量一直處于低位運行,金幣一般發行量在1-3萬,銀幣一般2-6萬,某些量少的大規格品種發行量還不足1萬,只有3000-8000枚,就是從全球來看都屬于較少發行量。我國人口眾多,為何發行量如此之少的金銀紀念幣價格卻節節敗退呢?
2017-08-30 22:56:34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3158
流通紀念幣從上個世紀90年代火爆開始,這么多年一直經久不衰,尤其是2013年以來在文交所吸貨的刺激下,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然后就在最近一年,紀念幣行情倒塌,其主因很自然就是上漲的動力消失,文交所的整頓關門讓需求銳減。
2017-07-29 23:14:29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4909
2017年7月27日,央行終于發布了建軍90周年紀念幣的發行公告,應該說這次的發布如此之晚,以至于廣大集幣愛好者無法在八一以前兌換到了。預約的時間為8月25日,而兌換則到9月22日。這可真是遲來的紀念。
2017-07-25 23:15:49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2982
我國的普通流通紀念幣雖然是銀行等值兌換,但從來沒有真正流通過,這和歐美那些紀念幣有本質的區別,人家是真能流通,我們的紀念幣只是收藏品。普通紀念幣逐漸成為一塊燙手的山芋,看似美麗,實際上是雞肋,如果這樣下去恐怕會退出投資領域,僅僅一小部分進入收藏領域,收藏10年也不會升值,自然沒有人會投資。
2017-02-17 23:26:32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2894
有人說,為了推行硬幣化打基礎。如果是這樣,五億枚恐怕太少了,根本達不到大部分流通領域。那么到底什么原因讓紀念幣發行量增加的呢?這就得從巡視組說起。我們都看到了巡視組曾經對于新郵買不到的問題,給郵政提出了整改建議,作為郵幣不分家的紀念幣管理層不能不引起重視。紀念幣此前購買難的矛盾并不比郵政小,所以解決紀念幣購買難的問題成為了當務之急。
2016-12-31 23:32:10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3660
發行量大不怕,只要能流通就行,大家只是整錢換零錢而已。想當年文革票發行量都是幾個億,照樣不也用成珍郵了嗎?紀念幣如果能像普通人民幣那樣使用,其基本價值就得到了保證。希望央行不要失去信譽,泱泱大國,誠信為本,讓自己發行的錢真正能流通起來,不要變成廢銅爛鐵!
2016-10-16 23:15:55 · 分類:藏友觀點 · 閱讀 3665
普通紀念幣發行量上億自然是為了方便大眾兌換,畢竟流通紀念幣具有流通性,可以從銀行以面值兌出,永遠不會打折,而且和同等面值的人民幣相比,紀念幣還是有限量發行,盡管某些品種5億,但也比人民幣少得多,所以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當然如果發行量更低一些的品種,升值率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