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郵報》刊登杜德玉先生的文章,杜先生根據《集郵博覽》一篇文章中“通令”的介紹,發現與《中國郵票史》第6卷中關于天水加蓋“人民郵政(隴南)叁十元”郵票發行量不一致,究竟應該是2萬枚還是4萬枚呢?這個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的甘肅郵壇已經進行了探討,楊世昌、郭靜泉、任立忠等通過考證已有了結論,筆者現將有關睛況介紹如下。
加蓋始末
1949年8月3日,隴南重鎮、天水解放。解放軍軍管會隨軍帶來部分圖案是寶塔山的延安老區郵票,此票很快售完,一時缺乏適用的郵票。1949年8月原天水郵政局給天水軍管會呈交報告,要求發行加蓋郵票應急。經軍管會批準,由局長盛悟生主持,蒲國器、王德孚、梁起峻、劉裕等辦理,在刻字鋪刻了木戳,進行加蓋。8月9日晚連夜加蓋,所用郵票是中華郵政華南版金元5萬元郵票(孫中山像),字樣橫排3行,自右向左,上行“人民郵政”,中行“(隴南)”,下行“叁拾圓”,手工加蓋。于8月10目開始在天水郵局拙售,并向甘谷、武山、秦安、清水、通渭、隴南、定西等局先后發票共1萬枚;計價30萬元。當時郵資標準為:平信30元(舊幣,下同)、平快天水加蓋郵票發行數量是4萬枚60元、單掛號9()元、快信120元、雙掛號15()元。為應急通信,按信函種類加票貼用。8月13日又利用中華郵政華南版金元5萬元郵票(孫中山像)加印2萬枚,8月15日利用中華郵政華南版金元郵票50萬元(孫中山像)加印1萬枚。9月12日停售。
有關加蓋的細節
天水加蓋起初準備三種面值,分別是“叁十圓”“玖十圓”“一百五十圓”,并已經刻制了“叁十圓”戳3枚,“玖十圓”和“一百五十圓”戳各1枚,擬蓋七種仍萬枚,“嗣以西安郵管總局命令停蓋,而加蓋陜西人民郵政之郵票亦已運到,乃停止加蓋”“至于玖十元和一百五十元二戳,仍由軍管會保管,并未發往郵局加蓋也”(鐘笑爐《近代郵刊》總45期),鐘笑爐先生還在文章中介紹了三種手刻木戳的不同,把它們分為A、B、c三型。由于在5元和五十元票上都加蓋了,所以天水加蓋是“三戳六票”。1993年中國郵票博物館和北京燕山出版社…版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目錄》第31頁,對此郵票5元的編號為xBl06、50元的編號為xBl07,很明顯未分不同加蓋。關于發行日期
《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目錄》第32頁介紹,XB106發行日期是8月10日,xBl07發行日期是8月15日,但是1988年杭州《郵話》月刊14期稱杭州劉光先生藏有一張隴南加蓋票首日戳貼片,5元和50元的兩枚票并排貼著,蓋銷“天水、卅八年八月十日”日戳,因沒見到實物,不好確定。但這套郵票加蓋過程是非常規范的,自始至終都有軍管會參與,1949年9月6目天水市軍管會抄送陜甘寧邊區郵管總局、甘寧青郵政管理局“關于天水解放后匯報本局處置一般經過情形”中是這樣說的:“派楊杰同志代表監督加蓋,本局為訊付事功起見,當即動員全局職工于8月9日利甩偽金元五萬元郵票晝夜趕印一萬枚,于8月10日一面正式營業開始,一面核發于隴南已解放之各局,8月13日利用偽金元郵票五萬元加印2萬枚,8月15日利用偽金元郵票五十元票加印一萬枚,共加印人民幣款數為一百二十萬元?!?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甘肅集郵史萃》第77頁,郭靜泉文)這里看得出,加蓋雖然是手工作業,但還是很有秩序,應該是原準備只加蓋在5元票上,后來由于5元票票源緊張,又在50元票上開始加蓋。這個記錄不僅詳細介紹了加蓋時間,還把加蓋的款總數統計出來,足見細致程度。由此可見,兩個發行日期是沒錯的。
綜上所述,《中國郵票史》雖然沒有介紹相關文件,但應該是參考了甘肅集郵界的考證結果,是可信的,天水加蓋票共發行了4萬枚,即5元票3萬枚,50元票1萬枚?!都]博覽》刊登的“通令”,不是由具體經辦單位和經辦人所寫,出現錯漏是可能的,今借《中國集郵報》將此加蓋票詳細介紹。另外,目前天水加蓋票約有20至30余枚,主要分布在天水、蘭州等地,其中只見到一枚舊票,其余均為新票,迄今,尚未發現實寄封。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