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猴票漲到5000元時,郵政當局在國家60年大慶時推出生肖版票冊,售價80萬元一冊,把猴版推到50萬元之上。按當時的價格,許多人認為這是天價,是郵政當局放貨。還有人說,有人收了一屋子的猴票,準備放貨。但幾何時,猴版在國內趙涌網上拍到成交價超過90萬。單枚的猴票也不停的漲,已經超過了8000元。普通的舊猴也能拍到2000元。
顯然,猴票不會無緣無故的上漲,更不會上漲的那么快,并不是它的價值真有那麼大,以前被低估了,同期400萬的票子還在幾十元徘徊。幾百倍的差距,應當讓你去思索郵票價值本身以外的原因。
在我看來,是郵市需要一個指示牌的市場需求,推動了猴票價格的上漲。郵市作為一個投資市場,要把郵票象股票一樣炒,必須有大盤指標。股市有大盤指標,有上證指數,但郵市沒有。雖然有人也搞了郵市指數,但不夠簡明和通俗。現在猴子被抬出來作了指標。猴票的不斷上漲,告訴人們中國郵市在復蘇,在向好。這實在是一個天才的構想,一個偉大的行動。中國的郵市在經歷十幾年的低潮之后,開始復蘇,開始進入從猴票看郵市的新郵市時代。面對天天上漲的猴票,你不會說郵市沒有人氣,沒有錢途。
當然,猴票的意義不僅在大盤指示器,還是比價指標。去年春天,一枚猴票抵2部編年票,現在可以抵3部以上,說明編年票比較冷。同樣,當時一部編號票可以抵2枚猴票,現在是一枚半。說明編號票并沒有跟上猴票的上漲速度。在這類比較中,你會發現郵市的投資價值選擇。所以,集中提升猴票的價值,對于郵市的復蘇和發展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
在這場郵市的復蘇過程中,猴票完成了自己的脫離凡塵的轉變,造就了自己的神話。郵市的猴票,已成了貨幣市場的黃金,它是紙幣通脹的指示器,也是其他商品貴賤的標尺。
也許有人會奇怪,為什么是猴票,而不是其它票變成了郵市的神票,它的發行量又不是最小。那是一個綜合的因素。猴子的發行量,按中國200萬的集郵人口,每人2枚,自留一枚,還可以流通一枚,這使它的流通可以和市場價格變動保持密切的關系。量少的珍郵,反商品供求規律,價格上升不影響供求變化,就失去了市場風向標的資格和意義。黃金作為貴金屬,存量并不是最小的的,但它成了貨幣等價物,而其它更稀少珍貴的鉆石和鉑金卻沒有。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鉑金遠不如黃金容易兌現和保值。所以猴票成為中國郵市的指標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郵市復蘇和上升的必要準備。(上海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