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傳統集郵的定義
很多集郵者會說,從我開始集郵的那天起,每發行一套郵票都購買4方連,那我是不是在傳統集郵???以前的部分集郵出版物中也曾經對傳統集郵稱之為“依據集郵目錄或專門目錄的集郵方法”。這是不全面的。傳統集郵是以一套或者一類郵票為收集和研究對象,對它們所反映的郵政和集郵內涵進行深入研究的集郵方式。
簡而言之,傳統集郵就是收集和研究郵票從計劃發行、設計、負印制、加蓋改值、直至郵票實際使用的全過程或上述某一局部的集郵方式。傳統集郵素材的核心是郵票。
二、 傳統集郵的適用素材
(一)郵票:在傳統集郵中使用的郵票,包括使用過的和未使用過的郵票,單枚郵票或連票以及貼在實寄郵品上的郵票。
(二)各種郵票的變體:包括水印、背膠、齒孔、紙質、印刷、加蓋等的變體。
(三)郵票的試樣、印樣以及采用的或未采用的設計圖稿。
(四)適用的郵票發行之前的及無票的郵品,但是通常不超過展出面積的15%。
(五)其他特殊的素材:郵政贗品、郵政上使用的印花稅票、郵稅兩用票等。
三、 傳統集郵素材的收集與研究方式
傳統集郵對于上述素材可以在以下一個或者多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郵票的計劃發行
這方面的資料包括:為設計發行郵票相關的郵政史料、文獻;適用的郵票發行之前的、或無票時期的郵品(15%以下); 展示這些表面上看似和郵票無關的素材,其目的是為了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這些素材有利于描述一種郵政機構的完整性,它們可以反映出一種郵政機構在為發行郵票或未使用郵票時的真實存在和業務運作情況,為郵集后面展示和研究其所發行的郵票做好準備。
(二)設計
這方面的資料包括:采用的或未采用的手工設計、繪制、機器設計、圖片照片等郵票的設計圖稿;采用的或未采用的郵票的試樣;郵票的印樣:母模、子模、呈報印樣、試機印樣、試色印樣等。
(三)印制
這方面的資料包括:新票、4方連票、大方連票、郵票的全張或全格;郵票邊紙上的信息(郵票印刷廠的名版、郵票的印制日期、郵票的版號、印刷批次號等);不同版別的郵票或再版票(子模特征和版式特征);郵票紙質的不同;郵票背膠的不同;郵票水印的不同;郵票齒孔的不同;印刷過程中產生的變化或變體;印刷過程中產生的瑕疵:雙面印、透印、粘印、折白、隔物印刷、版模破損、版模修飾等;印刷過程中的錯誤:中心倒印、對倒印刷、圖案移位;顏色變體:錯誤使用:錯誤使用顏色差異(刷色)。
研究顏色變體郵票應盡可能地使用新票,因為部分郵票的顏色可以通過化學手段或保存方式、使用方法發生變化。收集和展示變體郵票應當是在實際印制過程中真實產生的,而不應是人為制作的或是郵政上的廢品。
(四)加蓋和改值
部分郵票在印制之后出于多種原因被子加蓋或改值,還有時會完全的改變原郵票的性質和功能。對于郵票的加蓋或改值在傳統改值集郵中可以依據郵票的原票來分類或僅研究某一種或多種加蓋、改值郵票。由于加蓋、改值郵票多數發行于郵資調整、郵政機構變動等特殊時期,對加蓋和改值郵票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郵票加蓋和改值的研究可以包括以下幾項:加蓋、改值的版式、版次、各個蓋子模的特征;加蓋的顏色的不同;試蓋樣票;加蓋、改值的變體:倒蓋、覆蓋、對倒加蓋、錯植字釘、加蓋移位、漏蓋、隔物加蓋等。
(五)郵票的發行
一套郵票印就之后是公開發售還是私下交易;是正式發行還是被收回或未發行;是在各個郵局統一發售還是僅在部分地區發行;郵票公開對公眾出售的時間是嚴格依據郵政公告還是另有特例;是統一時間出售還是票到則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與郵票發行相關的問題涉及三個方面:1.郵票發行的渠道;2.郵票發行的時間;3.郵票發行的方式。
(六)郵票的實際使用
一套郵票的發行除了郵票的紀念意義外,最為重要的是郵票的郵政功能,也就是說每一枚郵票的特定面值是有其專門的郵政服務目的的。展示和研究郵票的實際使用情況是傳統集郵的另一重要領域。研究郵票的實際使用需要通過收集和展示實寄封等經過郵政傳遞的素材來表現。傳統集郵中對于實寄素材上的郵票,每一枚郵票都有一個特定面值,這些面值不是郵政當避隨意設置的,而是每一個特定面值都有其郵政目的。例如目前我國60分面值是一個單位的本埠平信郵資和國內明信片郵資,300分是國內掛號費郵資;540分是原一個單位的國際航空郵資等;當然還有部分面值并不是直接對應于某一種郵政業務,例如10分面值,它們是用來補足某些郵政資費的。作為傳統集郵的素材之一的實寄素材,需要表現素材上所粘貼郵票的最原始和最單純的郵政目的,并不一定就是上邊貼的郵票越多越好,例如一件最近寄發的貼有1枚300分郵票和1枚80分郵票的國內掛號實寄封就比另一件同樣是國內的掛號實寄封,但是上邊同時粘貼了4枚80分郵票和6枚10分郵票更適合傳統集郵。傳統集郵在展示郵票的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票”為中心,研究的重點是“郵票本身,而不是其他的郵政信息。
二、 傳統集郵中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一)在傳統集郵中,郵票的重要性大于印樣,郵票的重要性大于實寄封。
(二)在傳統集郵中郵票(包括加蓋改值郵票)正票的重要性大于印樣和變體票,正票中關鍵的重要性大于印樣和變體票以及非關鍵票。
(三)重要的郵票、印樣、變體票的重要性大于版式研究。
(四)在傳統集郵中實寄封使用的原則:具有第一位重要意義的是首日封和尾日封,或該套(枚)郵票的最早、最晚使用時間;其次是變體票和高面值郵票的實寄封。
三、 傳統類一框郵集的編組方式與制作
當你收集了足夠的素材,并對素材進行了研究,你就可以考慮編組一部傳統形式的一框郵集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為郵集確定一個題目,郵集的題目是對郵集中素材和研究方向的限定,題目和素材必須是唯一對應關系,也就是說題目在邏輯意義上應該具有的內容,在郵集素材中必須全面擁有,同時素材不能超越題目所限定的范圍。確定題目之后就可以挑選素材了,一框郵集展出面積有限(僅有16個標準貼片),因此需要對你的藏品進行篩選,在郵集中使用的素材應當是各不相同的,它們需要能夠單獨或者聯合反映出不同的郵政和集郵信息,即使特別昂貴和珍罕也不能簡單羅列同樣的素材,同時使用到郵集中的素材品相必須是良好的。郵集中使用的素材和放在集郵冊中的郵品是不能劃等號的,郵集中的素材之間需要邏輯關系維系,研究成果也需要文字表達,在制作一部郵集時編組一個能夠使素材和說明文字有效關聯的綱要是十分必要的。郵集的素材和說明文字需要附著在集郵展覽標準貼片上,貼片的大小是230×290mm,素材必須有透明的包裝,直接將素材粘貼在貼片上是被禁止的,貼片外邊需要有透明的外護套并且一面需要開口,這些規定和要求可以在相關集郵展覽評審規則和你所希望參加的集郵展覽的特別規則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