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集外郵,先要有一部外郵目錄??上е形牡耐忄]目錄,出版情況不太好,遠不能跟上中國外郵愛好者的需要。
《中華世界郵票目錄》
現在國內比較權威的中文版外郵目錄是人民郵電出版社發(fā)行的《中華世界郵票目錄》。當時勢頭也很足,94年出了一卷本的《亞洲卷》,95年出了兩卷本的《歐洲卷》,再后來出了兩卷本的《美洲卷》。但期望中的《非洲卷》和《澳洲卷》沒有續(xù)出。也許是初次出版,當中校對錯漏較多,圖案也常模糊不清,其實也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一種浮氣。后來好像有個再印刷,看上去圖案要好一點,但文字問題我沒比較過。2000年后,為了彌補不足,出了一個《世界郵票最新目錄》,兩卷本的,那只是把世界90年后新發(fā)行的外郵歸并在一起,到97年為止,是一種斷代的本子?,F在中國人集的外郵多為九十年代前的。真正后面的就直接看外國目錄,所以這種不上不下的目錄,無大用處。
按《米歇爾目錄》標價
目錄中的標價是個重要問題,中國人也未必搞得清外郵價格的實際和變化,所以當時至少《歐洲卷》,是按歐洲德國《米歇爾》目錄標價的。但沒有換算,一馬克,簡單轉為一元人民幣。當時一馬克換5元人民幣,看起來是大大貶低了外郵的價值,但實際按購買力平價的理論是差不多的。按匯率,一美元等于七元人民幣,但按實際購買力,一美元最多等于兩元人民幣。所以,我常常認為,現在中國人買外郵,老是按美元標價買,如果折扣打得不多那是要吃虧的。現在中國人在歐洲市場上拍外郵一歐元的目錄標價,常常是兩元左右人民幣就拍下來了。但現在沒辦法,實際購買力沒法在匯率上反映出來,所以買外郵是吃虧的。隨著人民幣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升值,你手中的外郵并沒有升值。但是,如果你不把買外郵當投資,而是當集郵,當消費,那就沒有什么遺憾,就是快樂了。
蘇聯和匈牙利目錄
九十年代的中文外郵目錄,除了上述的以外,還有兩種單國別的。一本是《蘇聯郵票目錄》,一本是《匈牙利郵票目錄》。這是因為,當時中國人到東歐,蘇聯去的比較多,恰逢他們國家動亂,政權更迭,貨幣貶值,人民變窮,郵票多不值錢了,而中國正開始集郵熱,于是就有人轉賣到中國來了。為了讓中國人了解這些外國郵票,就有外郵商人出了這樣兩本目錄。
這兩本目錄,確實起了相當的普及作用。蘇聯目錄現在手上沒有了,也記不得誰主編的了。但《匈牙利目錄》還在,是一位姓饒的先生編的。他是匈牙利籍的北京人。從匈牙利帶回許多匈牙利票。2000年的時候,我到北京馬甸,去拜訪過他。可能匈牙利郵票生意不好了(說實在,匈牙利郵票的價格,自從他們帶進來后價格一直不高),他準備回匈牙利去。交談較投機,我就把他30——40年代的匈牙利郵票全買下了。他回去后,如約給我寄來了一本當時最新版的2002年彩色目錄(帶光盤),彌補了原國內黑白版的不清晰。他的誠信,我一直很感動。
2007年國內又出現了一本彩色《俄羅斯郵票目錄》,是許洪生先生主編的,他好像是哈爾濱大北方集郵公司的,那個公司是現在中國銷售蘇俄郵票最大的商家,原先的那本蘇聯郵票目錄可能也和他們有關。這本俄羅斯郵票目錄,沒有標價,時間從1992年——2005年,反映了現在蘇聯和俄羅斯票上漲的背景。但匈牙利票相對還在低迷。
在將就中等待
這樣看來,出外郵目錄也是要有商業(yè)銷售利益推動的。現在中文的外郵目錄,比起外國的,如美國《司各特》,德國《米歇爾》目錄至少差了兩個檔次。一是沒全,沒有非洲的目錄,中國人現在也開始集非洲票。二是沒有與時俱進,年年更新。中文目錄,最遲到1998年沒有了。看來問題是出在是沒有商業(yè)利益的推動上了。這是中國外郵愛好者的不幸,似乎也是郵總的一份欠債。好在大家不是文盲,一般有過期的外國目錄查找,又有最新的電子盜版,可以將就。一套2009版的美國《司各特》6卷本目錄,標價420美元,到中國要3000元哪,當然也有人買。轉載自上海華先生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