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郵價的對比分析,2009年是自2005年以來市場表現最強的一年,不少郵品在這一年創出歷史新高,一些郵票則出現價格翻番的強勁走勢。
2009年已經逝去,許多集藏者、投資者和郵商紛紛盤點一年來郵市的表現。盡管大多數人均將過去的一年郵市視為低迷之年,更有甚者則認為市場已呈現熊跡。確實,從全年郵市人氣、成交變化等現象來看,上述看法非常貼切,因為全年郵市僅在牛年春節前后出現一波局部炒新行情外,其他時間均處于低迷調整中,因此說2009年的郵市低迷并不為過。
但是,如果我們不是拘泥于近年來發行的新郵表現,而是審視全局,那么筆者要說的是,2009年的郵市絕對不低迷,相反已顯露復蘇的苗頭。
新郵炒作大幅降溫自1995年開始,郵市陷入“逢新必炒”的狀態,且無論市場強弱如何,炒新痼疾難以改變。雖然2009年的牛年春節也出現一波新郵炒作,但其主要對象卻是發行了2─5年的次新郵,而且這波短暫炒作依然瘋狂,諸如“會徽和吉祥物”不干膠小版張、“甲申猴”全張票和小版張等品種都在快速攀升后創出歷史新高,無奈炒作新郵的市場號召力大不如以前,因此這些被炒作的品種往往在創新高后就陷入孤獨的境地,最終在下半年莊家出逃下演繹了一出令人驚心動魄的跳水行情。
不過炒新潮在2009年還是消失了,這恰恰是10多年來大量炒新者在高位套牢中領悟到資金損失的慘痛教訓,自然矯枉過正的結果就是2009年新郵弱勢畢現。全年所發行的新郵幾乎沒有出現像樣的炒局,即使如“國慶60年”和“世博會”這樣的重要題材,或“唐詩三百首”這種標新立異的小版張等熱點品種,都沒有引發市場的炒作熱情,這在往年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老票走強思路變2009年郵市不低迷的主要表現之一,集中在1991年之前發行的“老”郵票上。從2009年4月份開始,隨著JT早期小型張的價格不斷攀升和重要風向標“庚申猴”郵票的持續創新高,郵市逐漸形成了棄“新”寵“老”的投資思路,并在10月份之后形成了真正的嬗變。盡管JT小型張在8月份之后步入了調整,但從價格的比較來看,回調幅度僅2成,而全年JT小型張升幅達59%,價格由1.7萬元攀升到2.7萬元,屬于近年來非常驕人的升幅。
與此同時,JT郵票也同步上揚,盡管整體升幅在20%,不及小型張的漲幅,但不少品種依然有超過50%的漲幅,如第一輪“虎年”生肖票從0.5元攀升到1.2元,“鋼鐵工業”由8元攀升到18元,出現翻番表現。而“奔馬”、“紅樓夢”、“京劇旦角”和“金雞”郵票的升幅超過50%,市價分別從90元、80元、75元和11元分別上揚至160元、125元、130元、22元,至于漲幅在30%左右的品種超過70種。如此,全套JT郵票從年初2.8萬元攀升到4.1萬元,漲幅為46%也不足為奇。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JT郵票的價格在2009年底已突破1997年郵市出現的高點,并創出歷史新高。如“庚申猴”郵票攀升到讓人驚訝的5200元,“奔馬”、“紅樓夢”、“從小愛科學”、“荷花”小型張也同樣創出了2800元、750元、8600元和1350元的歷史新高。另外,“四屆人大”、“婦女榜樣”、“賀龍”和“鐵路建設”郵票在1997年的最高價格分別為140元、14元、3.5元和25元,但2009年底的市價已創出了175元、22元、6元和26元。
由此,JT票再度成為郵市的中流砥柱,這令市場從過去10年的投機氛圍中回歸到理性價值投資范圍。值得留意的是,發行于1949─1974年的老紀特郵票、文字和編號郵票也同樣出現上漲,價格分別從年初的15.5萬元、6.5萬元和5200元上揚到年末的18.8萬元、7.9萬元和7850元,漲幅分別為21%、20%和50%,表現不俗。
“產品票”大放異彩2009年郵市不弱的另一個主要亮點,出現在“產品票”上,一些涉及人物、國慶、建黨、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等題材的郵票價格均現上揚,而生肖郵票的走熱,同樣帶動了繪畫藝術、古代文明、古典文學等題材郵票的攀升。
步入2009年后,過去人見人棄的編年郵票也因“產品票”吸納緣故而呈攀升勢頭,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1998年發行的“周恩來誕生百年”套票,該票年初價格僅3元,依然屬于打折票(面值4元),但到12月末其市價已攀升到12元附近,全年升幅高達300%,2001年發行的“邁入新世紀”套票價格也上漲到18元,升幅同樣翻番。
統計至2009年底,1992─2005年發行的編年郵票中已有60%品種回升到面值上方,其中受“產品票”需求而上揚的就達7成,約占整個編年郵票的40%。以至于不少集郵者驚呼,編年票也在“產品票”影響下也開始“咸魚翻身”。(寶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