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枚印制于文革時期、面值人民幣8分的郵票。誰也沒有料到,在“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正式發行半天就被取消發行,因為存世不足10枚,又有著眾說紛紜的錯誤,意外地成為中國郵票中最珍貴的郵票之一。
★傳奇點睛
豪不夸張地說,如果你現在擁有一張“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套別墅。今年1月香港舉辦的2010最大型中國郵票拍賣會上,一枚“大一片紅”以368萬港元打破中國單張郵票拍賣最高價紀錄。
“全國國山河一片紅”堪稱是最傳奇的一套郵票,發行半天因為一位地圖出版社的職工發現重大問題被取消發行。41年后,郵票的檢舉者和郵票的設計者首度會面,年逾古稀的兩個老人在2009年歲末第一次握手,沒有怨恨,只有感慨,他們道出了這套承載“歷史誤會”作品背后的故事。
設計者萬維生——
“小一片紅”只畫了兩天
出人意料的是,作為郵票設計者的萬維生和最早擁有者的郵票檢舉者陳潮如今都沒有這枚“豪票”。萬維生笑稱自己從不集郵,陳潮則說,當時誰也不會做那樣的事情。
今年78歲的萬維生祖籍泉州,1955年從東北美術專科學校(后改名魯迅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后,被分配到郵電部郵票發行局從事郵票設計。他說,“一片紅”是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但并非代表作,之后創作的以天鵝為主的系列郵票,才是他最得意的郵品。
郵票曾經三度易稿
萬維生回憶說,1968年9月“文革”期間,內地所有省市區都成立了革命委員會。為慶祝這一事件,準備發行1枚“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那時,萬維生的工作地點在長安街,每天都能目睹到歡慶場面,設計相對容易。從今天角度看,那都是程式化的設計。
“一片紅”共設計了三樣:第一樣稿為60×40厘米,有毛主席像。當時組織程序全打亂了,沒有備案制度,設計完交給軍代表,也不知道最終誰來拍板,只知道是“上面指示”,軍代表口頭傳達給我們,送審時間很長。第一樣被否定,因為畫面上不允許出現毛主席像,怕蓋郵戳不方便;二樣稿把上面的毛主席像換成中國地圖,軍代表覺得問題不大,就讓先制版,印了樣張,一通過就開印,以節省時間,這就是后來俗稱的“大一片紅”;二樣稿審了一周,又被否定,批了“貪大求全”四個字,萬維生想,可能是因為畫面人物多,郵票尺幅大,他用兩天時間畫了新稿,畫面縮小為30×40厘米,1968年11月25日,這套郵票在北京發行,但半天后宣布收回,之后被集郵界叫作“小一片紅”。
并非錯在臺灣版圖
很多人說“一片紅”收回是因為臺灣沒畫成紅色。萬維生說:其實收回原因是沒畫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當時許多郵電局被“造反派”把持,不知道郵票要按規定時間發行,所以少量“小一片紅”提前發售。我一直沒重視這套郵票,畢竟只畫了兩天,“大一片紅”我還畫了幾個星期。
萬維生解釋,當時臺灣并未隨大陸各省份一樣成立“革命委員會”,因此在色彩上采取了不同的著色方法,而郵票被回收的真正原因,是當時所依據的地圖版本有誤,致使他創作出郵票上的圖案不如地圖準確。隨后萬維生和單位全體職工都被下放到了農村。
檢舉者陳潮——
地圖編輯是個郵迷
今年82歲的陳潮50余年來一直在中國地圖出版社工作,負責地圖檢驗,他還是個郵迷。關于“一片紅”,他在1968年11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中午購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發現全國輪廓圖有很多錯誤,即與生產組聯系反映,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請其向有關單位反映,這是應盡的責任。
買到未上市的郵票
陳潮回憶說,當時出版社的門外有個郵政亭,營業員趙樹楠是他同鄉。1968年11月23日中午,陳潮正從外邊走進出版社大門,只聽趙樹楠叫:“老陳,來新郵票啦!”老陳接過郵票一看,上面有中國地圖,覺得很新鮮,便買了幾枚。
陳潮把郵票拿回去仔細欣賞,突然發現郵票上全國地圖輪廓不準確,尤其是中蘇、中緬邊境段,又沒有南海諸島。他猛地一驚,深知這是個很敏感的問題,立即向上級反映。
如數退還了一片紅
陳潮回憶說:“11月24日下午,老趙氣喘吁吁地跑到我的辦公室說,這張郵票25日才發行,他提前賣給了我,若收不回去,可捅了大婁子了。二話沒說,我把郵票如數退還給了老趙,當時心里很輕松,只覺得做了應該做的事。有人為我惋惜沒留下一枚,當時誰也不會那樣做。”
■存世數字
“大一片紅”最多5枚
“大一片紅”作為樣票印刷過,并沒有公開發行,據業界透露目前存世量只有4枚至5枚,已流通的僅3枚。
“小一片紅”四方聯僅3枚
據集郵界介紹,目前“小一片紅”存世的四方聯只有3枚。2007年該票四方聯已升值到1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