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為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中國郵政將于2010年4月5日,發行《清明節》特種郵票一套3枚。3枚郵票的畫面分別為:祭祖、踏青、插柳,生動表現了中國清明文化的歷史和傳承發展。它是繼《中秋節》《春節》《端午節》《重陽節》之后的第五套以中國傳統節日為題材的特種郵票。
作為一名郵人,早就尋思開了,借這套郵票的發行,過個有意義、有郵味的節日。
與此次發行的三枚郵票主題相呼應,其一為“祭祖”,我稍做修改,為網上祭拜。唐代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把清明掃墓的肅穆和悲情心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革命先烈的習俗很盛行。現在呼吁低碳、文明過節,我決定,在回老家祭祖同時,以在網上憑吊為主。登錄抗美援朝紀念館等網站,學習英烈們的先進事跡,點燃一柱香,獻上一束鮮花,表示后人的崇敬之情。請黑龍江(趙)尚志縣、山西左權縣、江蘇姜堰(楊)根思鄉等地的郵友,清明節當日從當地寄出一枚枚銷有烈士姓名的郵戳片給我珍藏,遙寄我的哀思之情。
其二為踏青,我略作修改,為網上尋戳。“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詩句生動記述了清明踏青、春游的美好風情。在文人之中還有清明詩文唱和、品茗行茶令的風尚,使清明節充滿了情趣與雅興。作為郵人,更要附庸風雅,本來多喜靜,就在家中輕點鼠標,在網上瀏覽各地清明節郵品的發行動態,商請當地郵人寄給我。3月中旬開始,即在快樂集郵論壇、郵戳互寄網上瀏覽,與各地郵友探討《清明節》郵票原地,發現合適的就跟貼,與20余位外地郵友確定了互寄關系,相約當日互寄本地的清明節紀念戳。請北京、上海、海南海口、新疆阿克蘇、河南開封等地的8位郵友代辦該地當日《清明節》郵票掛號首日封。網稱全國首發式在陜西黃陵縣舉行,請離當地最近的陜西銅川郵友張警官幫忙代辦,他自己當日要加班值勤,連忙再托黃陵的朋友幫我代辦,陜北的漢子就是爽快。聽說安徽淮南是二十四節氣的誕生地(《淮南子》成書處,該書首先提出二十四節氣),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該地自然要舉行隆重的首發式。與當地郵友一聊,王友稱到時贈枚《清明節》郵票掛號首日封給我,本想到時給我驚喜的,既然我現在問了,那就提前告知我,讓我感動的“現在就流眼淚”!你看,真是可愛的郵友!
其三為插柳,我略作修改,為本地跑戳贈友。自古有清明植樹的習慣,人們對柳樹更是情有獨鐘,民間有插柳戴柳的風尚,此俗可追溯為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還寓意祈福辟邪。我本普通郵人,居住的江蘇省揚州市恰好發行一枚紀念戳,內容為著名的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清明》全詩,且配有牧童、老者圖,加上表示年份的老虎圖,點明了主題。提前聯系了郵戳設計者郭老師,獲悉該郵戳僅在揚州市中心的文昌郵政支局供蓋銷。4月5日一大早,即驅車近百里趕往揚州城里,為60余位郵友實寄了銷有該枚紀念戳的郵資片。在這里,數位堅持集郵的中老年愛好者齊聚一堂,你方蓋罷我登,其樂融融!就讓一枚枚郵資片,捎上清明節紀念郵戳的墨香,帶上我的誠摯問候,奔向四面八方!
盤點今日,一枚枚郵品、一枚枚郵戳,伴隨著工筆重彩的清明節郵票,如一只只風箏般,在藍天、白云下翩翩起舞,飛向五湖四海,傳遞友誼!這不正寓意著又一個生機盎然、萬物勃發的世界嗎?來源:李大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dayou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