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郵政史,國外出現不帶殖民色彩、客觀反映中國事物的郵票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雖然當時世界上一些國家出于各種原因對中國的發展進行阻撓,但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用他們的魅力和魄力贏得了許多國家對我們的尊重和支持。1951年6月27日,原民主德國發行了《德中友好月》郵票,其中面值12芬尼、50芬尼二枚郵票圖案選自北京美術家協會提供的、古元創作的木刻畫毛澤東側面像。目前,此票國際售價扶搖直上,已成為難得的珍品。
1985年11月12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政府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7年12月11日,泰山、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等被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自此,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開始走向世界。世界文化遺產集郵專題中又多了一個重量級的國家。
應該說,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項目出現在外國郵票上的機會并不是很多。1967年,古巴曾發行過一枚北京猿人的郵票。這恐怕是世界文化遺產專題集郵中,中國項目第一次登上外國的郵票。七八十年代以后,中國項目出現在外國郵票上的頻率開始加快。90年代后,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項目不斷登上各國的郵票,頻率之快,項目之多,一時間成為集郵史上的一段趣事。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項目在外國郵票上通常以以下幾種形式出現:
一、以我國重大紀念日為主題發行。1974年,馬里發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紀念郵票,郵票圖案是毛澤東像和紅旗、長城。
二、以我國重大政治事件為主題發行。1998年,香港回歸祖國一周年,納米比亞發行了一套《統一祖國振興中華》郵票,圖案有北京天壇、長城,香港大佛、國際會議中心,澳門三巴圣跡、橋梁,臺灣建筑等名勝,邊紙上方印有鄧小平像、中國國旗等。
三、以我國大型運動會為主題發行。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在中國北京召開,印度專門發行4枚郵票,圖案分別為卡巴迪、女子百米跑、男子自行車、射箭等項目。4枚郵票均印有北京亞運會長城城墻圖案的會徽。
四、以紀念我國著名領導人為主題發行。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不久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發行了郵票紀念這位偉人。喀麥隆發行的一枚郵票,圖案是毛澤東像和長城。除毛澤東外,坦桑尼亞曾經發行過紀念鄧小平的小型張,圖案為鄧小平著軍裝像、青年便裝像和長城。
五、以大型集郵展覽為主題發行。1990年,第六屆中國—羅馬尼亞郵展在羅馬尼亞舉行。羅郵政為這次郵展發行了一套郵票,圖案為北京天壇祈年殿和羅馬尼亞教堂。1996年,時逢中國郵政100周年和’96亞洲郵展在中國舉行,世界各地競相推出中國題材郵票以示祝賀。其中,蒙古發行天壇、長城小型張,其他如頤和園、故宮太和殿、黃山、蘇州園林、長城、周口店、天壇、大足石刻等都登上了一些國家(地區)發行的郵票。
六、 以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古跡形式發行。1986年,圣馬力諾發行西安兵馬俑郵票小全張一枚。
七、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為主題發行。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50周年,馬爾代夫以世界文化遺產為選題發行了系列郵票。其中一組8枚小版張上有2枚與中國項目有關。一枚是中國泰山,一枚是兵馬俑。另一組小型張圖案是中國承德的寺廟。
八、以中外聯合發行郵票方式發行。1998年中德、中法聯合發行郵票,德國發行了承德普寧寺郵票一枚,法國發行故宮太和殿郵票一枚。1999年中國和朝鮮聯合發行郵票,朝鮮發行廬山郵票及小全張各一枚。1996年,中國和圣馬力諾聯合發行郵票,圣馬力諾發行北京金山嶺長城郵票一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行的世界文化遺產公事郵票,也是集郵者收集世界遺產專題郵票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行的第一套世界文化遺產公事郵票,于1980年11月17日面世。世界文化遺產系列公事郵票連續發行8年后,從1988年起時斷時續,至1996年共發行12組28種。我國雖已有27處項目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尚無一項出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行的世界文化遺產公事郵票上。1992年1月24日,聯合國郵局發行《世界歷史遺跡》系列郵票第一組,中國的長城(50美分)位列其中。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項目惟一一次出現在聯合國的郵票上。中國郵政報 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