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電子郵資標簽售賣自從一九八六年使用以來,至一九九八年三月停用為止僅十三年,時間不算長;集郵者對這種電子標簽的搜集,一直以來都并不熱衷,相對其他郵品的受歡迎程度,可說云泥之別。這種機器從來只得兩部,加上當局沒有特別推廣,這可能是它受忽略的原因之一,關于機售郵票的介紹,已見《中郵會訊》第186期,淮霜先生的《大機匯》鴻文,珠玉在前,筆者這篇集藏筆記祗能算是續貂之作,或稱「小機匯」吧。
關于電子郵資標簽
一九八六年香港郵政署引入一種名為「電子郵資標簽售賣機」 (以下簡稱郵資標簽),由瑞士LAUPERSWL 屬下的公司于一九七五年研制,公司名稱叫FRAMA AG,是故有些集郵者直稱郵資標簽為「FRAMA」。這部機器仿照郵資打印機 (FRANKING MACHINE) 的構造原理發展而成,里面靠一組電子機件控制,把郵資印在有背膠的紙帶上,這有別于卷筒郵票。
最初的郵資標簽售賣機設有四種面額,由按扭及旋扭操控,供投幣后選擇所需郵資,這部售賣機在香港推出時,郵政署集郵組的宣傳單張有詳細的介紹 (圖1);根據單張上的銷售計劃,有如下一段縷述:「郵政標簽以波紋因為背面 (景),上面印有鯉魚圖案,極具中國傳統色彩,香港郵政署擬每年更換一次背景標簽上的圖案,以便采用十二生肖作設計主題,首輯的農歷新年 (生肖) FRAMA標簽將于一九八八年開始發行,直至二○○○年為止。」最后一段計劃似乎不會實現,因為許多個生肖標簽郵票的發行日期都不在農歷年前,而這種機售郵票亦提前在一九九八年終止。 郵資標簽的圖案設計由背景圖案和打印圖案組成;背景圖案預印在帶背膠的卷裝紙帶上,打印圖案則在顧客購買時蓋上票幅為寬40MMx直31至34MM之間,紙張的底色采用偏淡的顏色,按每次新圖案發售而有所改變。
首部郵資標簽售賣機安在中環郵政總局外,正式使用日期為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卅日,圖案上印有「01」代號,第二部售賣機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十八日,在尖沙咀郵局投入服務,圖案代號「02」,此后再沒有增加裝設。
郵資標簽的搜集
這種郵資標簽的發行,比較傳統的通用郵票方便及富靈活性,尤其在郵資波動大的期間更顯其優點。它在最初推出時,集郵界曾起過一陣議論,質疑這種機印標簽應否等同郵票,作為郵學研究及集藏,論者的理據是:(1) 郵政署用試辦性方式處理郵資標簽,一直以來都是那么兩部售賣機,況且配合新款圖案標簽使用的首日封僅在頭一次種鯉魚圖案時發行過;于是郵人覺得它應該是一種非傳統郵品。(2) 機售打印的郵資標簽太不像郵票,因為它的票幅比繁用的郵票大,也沒有齒孔,再加上發行數量難以估計;是故影響了郵票形像的代入感。電子標簽在世界各國巳日益普遍,相信只在收藏觀點上才受郵人冷遇。
收集郵資標簽常見以下形式:
(一) 集成大全套,包括兩局的首日封尾日封。
(二) 選集標準郵資,如最低面額,本地信資、二等本地郵資、第一區航空信資、第二區航空信資、二等航空郵資和最高面額等七種;即根據楊氏《香港郵票目錄》所列去收集。
(三) 自由選擇形式、端視各人喜好而定。不過,也有人備足硬幣,動輒購買上千枚一角的最低面額者,說要「打爆機」云云,這樣當然是不可取的做法。
(四) 等同封片簡一類郵品的收集慣性,作為是否列入郵票范圍作常規購藏的準則。
由于郵資標簽的圖案不帶英國皇室徽志,所以這組票品能順利過渡至主權移交后,唯一仍可繼續使用的郵票(雖然近年發行的郵資明信片也沒有皇室征志,但在九七回歸后一段時間,香港郵政局不以日戳蓋銷,也見干脆不予銷印者)。
關于零星的郵資標簽,如二角、四元九角等非現行標準郵費的收集,有人覺得并不符合正統集郵的原則,倡議剔除;而另一說法則認為舉凡郵署銷售,可作郵資用途的票品均應集藏,況且這些零數面額如用得其法,在貼寄超重信件、小包裹或補足郵資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郵資標簽發行概說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香港郵政署首次發行郵資標簽,共有四種固定面額 (計為三種基本郵資如一種配搭郵資);推想當時郵政署的構思,這種機器如果使用良好的話,將會把裝置范圍擴展至各區郵局,以取代卷筒郵票機,標簽圖案的左上角印上第一部機器「01」代號,當局為這套郵資標簽發行了一枚首日封。
與此同時,中郵會所設計的首日封圖案繪了該部售賣機的圖片,上面清楚顯示按鈕位置和操作說明。一九八七年八月,第二組以免為圖案的標簽郵票于十八日發行,售票機在尖沙咀郵局增設了第二部,票面代號「02」。此外,有六間郵局的集郵組售賣預先制備的套裝,一套四枚。由于這套郵票沒有發行首日封,也許因而郵局沒有安排首日實時蓋印服務,郵人假若要獲得局方蓋印,則須將郵封投郵筒、做掛號或付郵證等手續。 中郵會所設計的首日封背每次均印有該套票的簡介。順帶一提,中郵會每次均為新發行的郵資標簽印制首日封供會友貼寄,從未間斷,是以郵人搜集郵資標簽首日封時,一般會用中郵會封系列作指針。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所發行的郵資標簽,其圖案是值年生肖——龍。自從這一年起:郵政當局已沒有為這個系列發行首日封了,只是在各集郵組恢復提供實時蓋銷首日封服務,同年九月一日,郵政署調整郵費,本地郵資調升至六角,第一區和第二區分別為一元四角及一元八角,許多郵友在當日祇著重女皇像新面額郵票的發行而忽略了這三枚郵資標簽的首日封制作。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四日發行蛇年生肖的郵資標簽。由這年開始,市民在發行當日巳可在所有郵局均購得預先包好的套裝郵資標簽。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一日發行羊生肖圖案。同年四月二日因郵費調整,增加面額八角(本地郵費),一元八角(一區航空)和二元二角(二區航空)等三種。至同年十一月六日,郵政當局加強了郵資標簽售賣機的功能,售賣機內的電子組件可以讓顧客選擇由一角至五元內共五十種面額郵資。自此以后郵政當局巳無須為調整郵費而調校機器。
有一段關于集大全組首日封小插曲 : 郵政署擴闊了售票機的郵資幅面至五十種面額,這種新形式馬上成為集藏者的難題,大家都知道郵資標簽是靠售賣機經投硬幣后逐枚打出來,不像郵票可按量在柜臺上交收,這可想象得出人們輪購時會是什么光景!雖然郵局事前巳準備了全套標簽作小量供應,不過很快便售罄。據筆者當日所見,排隊輪購的場面頗為混亂,郵政局祇得派職員維持秩序,并規定每人每次只限投幣二十元購票。再加上經常出現機器故障,于是人龍也愈來愈長。筆者所貼蓋的首日封共五十種面額的「大全套」需款一百二十七元半,共排隊輪購了七次,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折騰才弄妥這套首日封,之前立志做齊「01」及「02」兩組封的希望泡了湯。基于大全套首日封制作有上述困難,許多講究完整,要求嚴格的集郵者經此遭遇,莫不握腕長嘆,放棄繼續收集的意念油然而生。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二日,猴生肖圖案登場。受到上次的教訓,郵署作出改善,發行之前提供預訂服務; (一) 可預訂六種標準面的標簽郵票; (二) 低面額由1角至2元3角,售價27元6角;(三) 高面額由2元4角至5元、售價99元9角。
趣味品及其變體
筆者閑來把玩郵品,每喜按郵署所發表的規格及郵票目錄上刊印的資料與原件比對,細看有沒有瑕疵,許多時會有一些令人驚喜的發現,搜集郵資標簽時也收藏到幾件趣味品,茲羅列出來請會友指正:
鯉魚資標簽發行首日封——這年,適值國際童軍大露營在港舉行期間,好些集郵的朋友都設法往營地的臨時郵局蓋印,筆者幸運,獲得一枚實寄封。
早產封——郵政署集郵組在正常情況下會在郵票首日發行的第二天推出一枚“集郵組”的紀念封(OFFlClAL SOUVENlR COVER),這一枚應在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才發行的紀念封,上面蓋上十二月卅日,郵品“早產”了一天。
當第一組郵資標簽發行時,是設定了四種固定面額的。不過,這里發現一枚面額二角的特殊郵資,并非常規的售賣品。
1988年3月23日發行的龍年郵資標簽發現一枚非選定面額的六角郵資。
1988年3月23日發行的龍年郵資標簽發現一枚非選定面額的1元4角郵資。
漏背景圖案——一九八八年,龍年郵資標簽在中環總局的售賣機上曾出售過一種沒有背景圖案的標簽,旁邊一組正常票品可作對照。
票幅特短的郵資標簽——電子標簽是根據顧客選擇郵資面額后,由打印機印在卷裝紙帶上,然后逐枚切割,票幅約高31至33毫米;這組標簽高度只有29MM,誤差達3毫米之多,我們可從背景圖案拼合而獲知其尺寸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