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3日《太行山》特種郵票發(fā)行日期的臨近,隱退多年的郵票設(shè)計家李德福先生的名字再一次出現(xiàn)在集郵者面前。近日,李德福先生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采訪就從太行山說起。
太行山的人文精神:鋼筋鐵骨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李德福認為,這個“仙”指的就是人文精神。中國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而重要的畫種,千余年來備受推崇而高居廟堂之上,原因就在于它寄托著人文情懷。
一套人文底蘊深厚的風光郵票
太行山打動李德福的,不僅是它的雄偉氣魄,還有它的人間煙火氣。在我國歷史上,太行山佛教、道教文化興盛,道觀宮廟不計其數(shù),有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晉中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曾是華北敵后抗戰(zhàn)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從這里走出了共和國的6位元帥、6位大將、19位上將、48位中將、300多位少將,一抹紅色記憶是太行山不可或缺的內(nèi)涵。
一幅長卷:6枚郵票9個圖
李德福告訴記者,他根據(jù)專家論證,按照太行山脈的走向,以一幅水墨長卷形式描繪了從北京居庸關(guān)到河南王屋山的9個景點。長卷中選出“雄關(guān)險踞”“白石赤壁”“壺關(guān)幽谷”“王莽奇峰”“郭亮天路”“王屋洞天”6個景點作為郵票圖案,“五臺吐綠”“白陘古道”“紅巖絕壁”3個景點則成為附票圖案。
畫筆不輟: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在進步
繪畫是李德福最喜歡做的事,退休后,他從未停下手中的畫筆,而是進入了自由創(chuàng)作期和創(chuàng)作高峰期。10年來,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作品,多幅畫作被北京文史研究館收藏。他突然發(fā)現(xiàn),手中的毛筆成了最好的朋友。任何時候,只要身邊有筆墨,他就不會感到孤獨無趣,他也越發(fā)喜歡手里的這支毛筆和自己的國畫專業(yè)。
李德福認為,畫家要讓作品說話,因為畫作中蘊含著畫家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對事物的理解。所謂“好畫在畫外”,只有站得高才能畫得好,繪畫大師晚年拼的不是技巧,而是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
李德福告訴記者,隨著人生閱歷的積累,心中的體驗不同,畫家筆下的山川自然不同。堅持不輟的刻苦練習,給了他從容不迫的心態(tài)和胸有成竹的自信,《太行山》長卷信筆拈來,一氣呵成,筆勢極其放得開,中國毛筆的表現(xiàn)力揮灑起來,內(nèi)心的情感自然傾瀉于筆端,太行山的氣勢神韻也呼之欲出。如果不是多年的堅持和積累,畫起來束手束腳,也許畫出來就像盆景了。他意味深長地說:“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有進步。” 來源:中國集郵報2023年08月29日 作者:記者小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