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篆刻》特種郵票1套4枚,設計者為容鐵先生。一年前《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郵票發行之際,他曾在電話中意氣風發地談著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的發展與成就以及郵票的創作經歷,讓記者記住了這位在西藏工作了1000多個日夜的援藏干部。如今他又在方寸中將中國篆刻藝術的魅力娓娓道來。
容鐵先生不僅擅長繪畫,還是長期從事篆刻創作并榮獲“篆刻藝術突出成就獎”的著名篆刻家。此次受中國郵政特邀設計這套郵票的他激動地告訴記者,1997年發行的《壽山石雕》、2004年發行的《雞血石印》郵票,曾一展“乾隆鏈章”“乾隆寶璽”“嘉慶寶璽”等清代寶璽的風采,2003年發行的《中國古代書法——篆書》郵票,又讓我們欣賞了篆書字體的芳容,印章更是書畫作品郵票圖案上的??停宰虨橹黝},將印章實物、書法與雕刻結合起來,系統地發行郵票介紹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篆刻》郵票還是第一次。
中國篆刻的歷史演變及文化意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篆刻藝術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它既與書法相關,要有篆書的基礎,又將篆書與雕刻等手工結合起來。它強調刀法、章法、篆法,突出篆刻家自由酣暢的藝術表達,融萬千氣象于方寸之間。中國篆刻既可作為藝術作品獨立欣賞,又廣泛應用于書畫創作、金石題跋當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之一。
中國篆刻從印章的實用性演變而來。在古代,篆刻是信物和權力的象征,士大夫佩印以顯示身份和信譽。如今,篆刻仍保持著這一社會功用,例如,重要文件必須加蓋單位公章才能生效。
篆刻的方式主要有鑿印和鑄印兩種。最初,印章大部分刻在銅等金屬和瑪瑙等玉石上。明清之后,大量的文人參與篆刻,最主要的一次革命就是將石材運用到篆刻藝術上,開創了徽派、浙派、西泠八家、虞山派、海派、如皋派等各大流派,一大批篆刻家應運而生,中國篆刻藝術走上文人篆刻的巔峰。至今,篆刻藝術仍保持著青春活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郵票內容:講述4枚古印的前世今生
《中國篆刻》郵票全套4枚,展現了4枚古印,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第1枚郵票表現了戰國時期燕國的璽印“外司爐鍴”。印文“外司爐鍴”字體為大篆,朱文,“外司爐”是掌管鑄造的官職,“鍴”意為信物,普遍認為此璽是當時掌管鑄造錢幣的官員之印。這方印章為銅質陽文印,鼻鈕,印面5.1厘米×1.4厘米,通高9.5厘米,長柄狀。該印刻得古雅優美,章法疏密有致,揖讓多姿,線條古樸厚重,堅挺有力,富有北方古璽的文化特質,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第2枚郵票表現了秦代的“宜陽津印”。秦印的形制不再像戰國古璽那樣多變,官印基本上統一為徑寸左右的方印,一律用“田”字界格,工整端莊,印文皆為4字,不足4字者以“印”或“之印”補足。秦印給人一種標準化的感覺,這與秦代的制度有關。秦統一后,全國文字、度量衡、車道等都采用統一的形式,文字則統一使用小篆。該印銅質陰文,是一方標準的秦印,是掌管秦代宜陽縣渡口官員之印。印面2.3厘米×2.3厘米,高1.7厘米,瓦鈕。印文“宜陽津印”章法較為險峻,筆勢欹側,方圓渾厚,線條使轉自然率真,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第3枚郵票表現了漢代的“朔寧王太后璽”。這是一方高規格的漢代金質龜鈕官印,屬朔寧王太后所有。漢官印是國家權力的象征,為國之重器,設有專門機構和官職負責其事,按照漢代官印印鈕的嚴格規定,只有王、列侯、太子、丞相、大將軍方可使用金質龜鈕印。該印龜鈕的頭部微微抬起,龜背圓潤,龜甲紋路清晰,整個龜鈕雕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體現了漢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該印印面2.4厘米×2.4厘米,高2厘米,陰文印文“朔寧王太后璽”,屬于當時標準的漢摹印篆,印面布局端莊穩重,字形方正,體端意凝,大疏大密,線條沉著流美,含和圓潤,表現了漢印的厚重以及線條的挺拔,呈現出典型的漢代官印風格。該印現藏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我國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
第4枚郵票表現了唐代的“中書省之印”。這是一方上品位、非常典型的唐代官印,唐代官印基本沿襲了隋代制度,但在制作工藝上比漢代有了進步,出現了藩籬技術即焊接技術,創造出唐代特有的新工藝蟠條印。蟠條印又稱“條帶印”,其制作方法是將印體與印面分步制作,先鑄好印體,制作印面文字時,是將細銅條按筆畫的長短剪成小段,按筆勢彎曲成型,拼連焊接在印體上,形成文字。該印即以此種方法制成,印文是以薄銅片折成。該印朱文,銅質,制作工藝為鑄造,印面5.7厘米×5.6厘米,通高3.9厘米,高鼻鈕,印文為楷書體“中書省之印”,圓潤的印文線條產生了一種運動感和節奏感,故鈐蓋后呈現鐵線陽文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該印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郵票選材:注重代表性、豐富性、厚重性
為了展現中國篆刻的魅力,體現其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漢字之美,郵票設計前,專家對郵票的表現內容做了反復論證。容鐵認為應首選國家級文物登上方寸,他反復推敲,最終從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以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精選了4方有代表性的古印文物作為郵票內容。
登上郵票的4方印章分別造于戰國時期、秦代、漢代和唐代,時間跨度近千年,而且非常有代表性,展現了中國篆刻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各重要時期印章的典型特點。戰國時期長柄、長條形的官璽目前僅見于燕國官璽,因此首枚郵票表現了戰國時期的燕國古印“外司爐鍴”;無論印章的制造技藝還是印章的使用,秦代和漢代都是一個高峰,篆刻界素有“印宗秦漢”之說,因此有兩枚郵票分別表現了秦印和漢??;唐代在中國篆刻的歷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一枚郵票便表現了唐代印章。
從材質和屬性來看,郵票所選的4方古印中有3方為銅質,1方為金質,皆屬官印,與明清之后文人篆刻不同,體現了中國篆刻印章最早作為“官印信物”的社會功用特點。另外,這4方印章形制上有鼻鈕、龜鈕、瓦鈕,形式上有陰文、陽文,形狀上有長方形、正方形,各具特色,豐富了郵票的內容,展現了中國篆刻藝術的魅力和歷史年輪的厚重感。
設計理念:原汁原味、以小見大
容鐵對郵票始終懷有一份特殊的情愫。這是他第二次設計郵票了,他的首套郵票作品《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以國畫的繪畫形式創作,而這套《中國篆刻》則更考驗平面設計水平。
容鐵告訴記者,《中國篆刻》郵票的設計難度,在于每枚郵票的表現對象是一個單一的實物,圖案元素較少,不像繪畫作品那樣有充足的圖案元素可以通過疏密關系以及前景、后景的關系進行表達。
為避免呆板,容鐵絞盡腦汁,采用了規格為30毫米×60毫米、有中國傳統卷軸韻味的長條形票幅,并以古色古香的淺米色作為郵票底色,在左右兩邊加了金色邊框,以起到突出和襯托文物的效果。郵票畫面從上至下分別展示了完整的實物外觀、精美的印蛻以及古樸的印面。由于每方古印的印鈕各不相同,把古印實物置于郵票上方,利用其不規則的鈕體現出空間變化;又把中間的紅色印蛻放大,作為郵票的視覺焦點;下方的印面則原汁原味地呈現出古印實物的質地和篆刻工藝的章法刀痕。尤為難得的是,郵票中幾乎未做任何修飾,只保留了印章的本體語言。簡潔的郵票畫面中既有傳統文化的元素,又呈現出空間的變化和視覺的豐富性,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國篆刻的藝術特征和傳統文化之美。
為了與《中國篆刻》郵票的傳統文化題材相吻合,更能體現中國篆刻的文化精髓,這套郵票還推出了宣紙小版張(版式二,見圖)。小版張是郵票內涵的延伸,同樣設計得古色古香,容鐵希望能把自己對篆刻的認識融入其中。小版張邊紙為深棕色,與郵票的亮色背景形成明暗對比,既和諧,又襯托、突出了郵票圖案。小版張中間上下兩套郵票交錯排列,邊飾以反白形式印著容鐵以毛筆書寫的中國篆刻書法,介紹了中國篆刻的特點。左上邊紙一上一下點綴了兩枚朱紅色的“中國篆刻”印章。一枚方形、一枚橢圓形的紅色印章均出自容鐵之手,印蛻也是一陰一陽,體現了中國篆刻的陰陽變化,與4枚郵票印蛻的陰陽變化遙相呼應。為了使郵票上的印章更加立體、突出,郵票版式一的印制采用了三維浮雕擊凸工藝,令人耳目一新。
作為西泠印社理事,容鐵近年以篆刻方式創作了不少先賢經典名句、詩詞作品。2020年國慶節期間,他在杭州的中國印學博物館正廳舉辦了“致敬經典——容鐵篆刻作品展覽”。能在中國印章學術的最高殿堂舉辦展覽,讓成千上萬名觀眾了解篆刻,品味古代先賢的藝術經典令他自豪不已;如今通過《中國篆刻》郵票宣傳篆刻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也讓容鐵引以為傲。
在容鐵看來,中國篆刻似乎與郵票有著某種不謀而合的默契,看似簡潔的小小圖案,都小中見大,道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和韻味。通過小小的方寸畫面體會中國古代篆刻的豐富內涵、歷史演變以及古人的工匠精神,學會如何去欣賞篆刻作品、感受篆刻藝術之美,既是容鐵的心愿,更是這套郵票的亮點。
設計師簡介
容鐵,國家一級美術師,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民盟中央委員、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國家民族畫院副院長、中國收藏家協會印章收藏與研究委員會會長、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美術院常務副院長、文化和旅游部高級職稱評委專家、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評論傳媒委員會委員、西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顧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篆刻高研班導師、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西藏大學客座教授。
設計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郵票及首日封、《中國篆刻》郵票及首日封,《壬寅年》《中國文聯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首日封,《六合吉祥》《盛世中國 幸福西藏》《大美西藏》等郵冊。長期擔任西泠印社以及全國重大美術、書法展覽的評委。
其主要專著有《黃牧甫篆刻字典》《容鐵篆刻》《容鐵書法集》《容鐵書畫集》《大匠之門——容鐵水墨光暈藝術精品》《一片丹青在珠峰》以及書法課堂教科書《書法指導與練習》(18卷)等60余部。1998年他研發編著了我國第一部書法軟件光盤《中華書法大字典》及配套圖書,被譽為“中國書法字典軟件奠基人”;2013年成功研制開發國家級科技項目——我國首部《中國漢字歷代字體檢索數據庫》,建立了中國書法資源庫的基礎平臺,是我國書法數據化建設奠基人。容鐵先生的書畫、篆刻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炎黃藝術館、中國印學博物館等專業機構收藏。2021年被中國收藏家協會授予“篆刻藝術突出成就獎”。來源:中國集郵報2022年08月02日 作者:記者小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