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京劇生角》郵票一套6枚。“老生”中的一枚為京劇《將相和》的主角——藺相如。依照慣例,這組戲劇題材的原地以北京為佳,但河北省邯鄲市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又是藺相如的出生地和故事的發生地,也應列為這故郵票的原地。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的上卿。司馬遷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寫到“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者令是宮中太監的首領,藺是他食客中的差吏。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差吏,卻演繹了一曲千古絕唱的《將相和》,也成就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藺相如憑著他豐富的閱歷和過人的膽識,在七雄爭霸的混亂局面中,為弱小的趙國贏得了尊嚴,受到趙惠文王的重用,先委以上大夫,后拜為上卿,位于老將軍廉頗之上。而他能虛懷若谷,居功不傲,謙和禮讓,以誠相待。終于感動了廉頗老將,身背荊杖跪拜相如。老將廉頗一心報國勇于自責的豁達、藺相如對敵恨對友和的風范體現了儒家“和為貴”的傳統觀念。所以,司馬遷在《列傳》最后寫到:“相如一奮其氣,威信(伸)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至今,在邯鄲城里穿城街南端還有一條相傳是當年藺相如給廉頗讓路、引車避匿的胡同,人稱“回車巷”。臨街建有一處碑事,以紀念這段感人的故事。
邯鄲是歷史文化名城、成語典故之鄉。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木史公司馬遷為我們詮釋了許多內涵深邃的成語故事。例如:
價值連城——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遣趙王書,愿意以十五城請易璧。
完璧歸趙——城人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怒發沖冠——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泰王曰……
肉袒負荊(負荊請罪)——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刎頸之交——(廉頗)日: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馬蓬(歡)為刎頸之交。
還有引車避匿、奉公如法、紙上談兵、武安瓦震、膠拄鼓瑟等都在《列傳>中出現,這些成語故事千百年來為國人代代傳頌。而根據“負荊請罪”故事情節編寫的京劇《將桐和》也是一出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特別是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更平添了《京劇生角》這套郵票的和諧色彩。作者:巴山 文章來源: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