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中國郵政將發行《中國古鎮(四)》郵票1套4枚,以膠雕套印的印刷方式分別表現了江西浮梁縣瑤里鎮、浙江杭州富陽龍門鎮、福建晉江安海鎮、山東微山縣南陽鎮4座古鎮的風貌。對我來說,這套郵票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是我設計并雕刻的第一套郵票。
我參與《中國古鎮(四)》郵票的設計競稿并能夠中選,非常幸運,也十分意外。這是我第二次參與“中國古鎮”系列郵票的設計競稿了,感覺與上次相比有所進步。最初我就把這套郵票列為我今年參與設計的最重要的郵票選題,因為它很適合以雕刻版的形式來表現。近幾年,郵票雕刻師也開始參與郵票的設計競爭,這對雕刻師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與由兩個人分別設計和雕刻相比,由同一個人設計、雕刻可以讓一套郵票的整體性更為契合。
說實話,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設計方案能夠中選,只是希望能有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構思來設計一套自己心目中的郵票。我設計了兩套方案,其中一套方案是這套郵票圖案的初稿,另一套方案上只有雕刻線加面值、國銘等信息。之所以提交兩套方案,是希望在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的同時,也能借此向評委展示純雕刻版郵票的魅力。全套4枚郵票給了我們競稿者短短20天的創作時間,雖然沒抱中選的希望,但我仍然十分迫切地想把這套郵票做好,便加班加點、一絲不茍地完成。記得我是除夕這天得知自己的方案中選的,當時除了興奮,還有點蒙。
隨后就進入郵票的修改階段,主要是根據圖稿評委和古鎮所在地政府的修改意見來進行調整。其中有一枚郵票的構圖換了另一個角度,所以這枚郵票又重新設計、雕刻了一遍。其他3枚郵票由于初稿雕刻得稍嫌細密,也都重新進行了調整。可以說,4枚郵票的每一個圖案細節,我都精心地畫了數遍。因為郵票雕刻需要整體布局,所以即使線距或線的粗細改變了一個細小的部分,其他部分也要隨之調整。對每枚郵票我都布線了三四遍,幾乎郵票上的每一個點、每一個色塊我都反復地推敲過。雕刻版郵票需要一定的生產周期,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對每一枚郵票進行精雕細刻,也為了保證郵票的效果更加精致,所以其中有兩枚郵票最后是由徐喆雕刻的。在修改的過程中,郵票設計家王虎鳴先生和各位領導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在郵票圖稿下廠進入印刷階段,雕刻稿上機打樣后又不斷進行調整。因此,修改階段從春節后一直持續到4月中旬。
在我眼里,每一處古鎮都有不同的特色和魅力,展現的氛圍也各有不同,因此我在設計這套郵票時,更多的是根據所要表現的每個古鎮的特色去分析、去理解、去描繪、去雕刻,盡力表現自己的感受,并沒有過多地與該系列已發行的前三組郵票進行比較或者借鑒。在這套郵票中,我表達了中國古鎮清新自然又古色古香的氣息。當然,為了保持系列郵票的統一性,這套郵票延續了《中國古鎮(三)》的郵票規格和風格,在版式上也特意與第三組做了統一。
從最初的實景照片到水彩畫,再到郵票線稿,我覺得《中國古鎮(四)》這套郵票的設計和雕刻過程比之前單純做郵票雕刻工作更加自由,也更加順暢。因為郵票的色彩和雕刻點線都由自己完成,二者的結合也完全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做的,省去了二者之間的互相遷就。我經常是在調整色彩的同時又覺得用雕刻線處理更好,便接著再調整雕刻,反之也是一樣,就這樣反反復復,最終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設計方面,我根據不同古鎮的特色,在色調上有所區分,并且在眾多資料照片中選擇表現的景觀時也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挑選了自己看了風景照就想去旅游的照片作為郵票圖案的表現內容。
《中國古鎮(四)》整套郵票的畫面以雕刻線為主,郵票整體的關系和結構均依靠雕刻線來體現,所以在雕刻線上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我對每棵樹、每個房檐、每條船及人物都反復調整,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有時在畫船突然覺得旁邊的樹干形狀不好,于是重新調整。自從自己的方案中選后,我幾乎每天都在對這套郵票的設計方案進行調整——不斷地放大、縮小,仔細審視每一部分是否合理與和諧。我也總能找到需要調整的地方,例如,一片樹葉的外形、水流線的長短等。就這樣一點點地修改完善著,每次都在最后的交稿時刻才提交,希望能盡力打磨出經得起考驗的好作品。
關于這套郵票的唯一遺憾之處,就是由于疫情,我無法到這4個古鎮實地采風,設計時只能通過郵票編輯提供的照片和自己在網上查找的照片進行“腦補”。我幾乎把電腦里4個古鎮的所有圖片從開頭一直看到結尾,然后根據每幅照片的不同角度在腦海中拼貼實景。但根據照片進行想象跟現實仍然是有出入的。例如,在第3枚郵票“福建晉江安海鎮”中,我原本希望能找到一個既能看到橋又能看到塔的視角作畫,但當地郵政的同事告訴我,橋跟塔實際上距離很遠,有200多米,根本沒辦法拍到清晰的照片。
我在北京郵票廠有限公司工作了17年,最初在制版中心工作;2011年參加了由馬丁·莫克施教的鋼凹版雕刻培訓班,從此走上了郵票雕刻的道路,找到了自己傾心的工作。2015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又兼職擔任郵票編輯;2021年,我結束了兼職的編輯工作,重回雕刻室。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郵票編輯和郵票雕刻是有很大不同的兩種工作,一個是向內探求,一個是向外探求,二者的反差對我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幸運的是,在領導的鼓勵下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順利地完成了幾套郵票的編輯任務。回歸到郵票雕刻工作的時候,郵票設計已經對郵票雕刻師敞開了大門。可以參與郵票設計,這對于我們郵票雕刻師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我曾經從事的這4個不同的工作崗位,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套郵票乃至一枚郵票誕生的不易,也由衷地對郵票有了一種敬重和更深的熱愛之情。這是我第一次同時設計、雕刻同一套郵票,有興奮和期待,壓力也很大。
一套郵票是多方合作的結晶。雖然在郵票發行公告上,郵票設計師一欄印的是我的名字,但我深知這套郵票里凝聚著太多人的努力。例如,郵票編輯在溝通協調和資料的收集上十分給力,各位領導和設計前輩對我給予了無私的指導并與我分享他們的設計經驗,同事們也給了我許多很好的建議。為了讓郵票效果盡善盡美,制版部門和生產部門的同事們不厭其煩地進行調整與打樣。直到郵票上機印刷后,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也有許多困難需要依靠同事們的大力幫助才能克服。我做過編輯,干過雕刻,這次又作為《中國古鎮(四)》郵票的設計師體會了郵票設計工作的艱辛。因此,無論身居哪個工作崗位,我都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各方的想法,積極配合,力爭盡善盡美地完成,以便給郵票印刷留出充足的時間。未來的日子,我將會更加珍惜每個郵票設計與雕刻的機會!
設計師簡介
楊志英,中國郵政北京郵票廠有限公司編輯設計部郵票雕刻師。
郵票雕刻作品有《猛禽(二)》《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國恐龍》《詩經》《木芙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級)(三)》《中國古鎮(四)》以及奧蘭群島發行的《奧蘭羊》手工雕刻郵票。
郵資票品雕刻作品有《湖北風光》雕刻封、《我們——郵票雕刻師筆下的十二生肖》雕刻明信片、《福建土樓》首日封圖原畫、《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小型張首日封圖原畫、《中國水鄉》明信片、稅票雕刻產品等。
編輯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動畫——葫蘆兄弟》《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六十五周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七十周年》《全民閱讀》《中國現代科學家(七)》《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喜鵲》《中國探月》等郵票,以及《重慶大學建校90周年》《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2020集郵周》《戲耀中西——湯顯祖與莎士比亞》《中華戲曲》《北京郵電大學建校60周年》等郵資封片。
此外,還設計了《安全進萬家》《民生直達》等郵資明信片以及第15屆政府間印制者大會會徽與VI等。鋼筆畫及雕刻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美展。來源:中國集郵報2022年0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