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有許多外國友人為了幫助中國人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有一些還把生命留在了這片熱土。這其中有兩位最為著名,一位是加拿大人白求恩,另一位就是印度人柯棣華。今年12月9日是柯棣華逝世65周年,我們可以欣賞一下原郵電部于1982年12月9日發行的J83《柯棣華逝世四十周年》紀念郵票。這套共2枚,第一枚為“柯棣華像”,為河北省唐縣(柯棣華逝世地)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中柯棣華的黑色大理石雕像造型;第二枚為“柯棣華在中國”,為柯棣華身穿八路軍軍服、騎在馬上的版畫造型。
柯棣華,原名德瓦卡納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買省的一個小鎮,柯棣華是他的中國名字。1936年,柯棣華在孟買的格蘭特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士的學位后,響應尼赫魯的號召,于1937年參加了援華醫療隊。1938年到達中國,當他看到國民黨的腐敗后,堅決要求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工作。他歷經延安、八路軍總部、晉東南、冀南、冀魯邊界、冀中、冀西和平西等地,于1940年8月上旬到達晉察冀軍區,在河北省唐縣葛公村白求恩衛生學校及其附屬醫院工作,任該醫院的第一任院長兼衛生學校外科教員。1941年11月25日,柯棣華和衛校教員郭慶蘭同志結婚。1942年8月23日生一子,聶榮臻同志為其取名為“印華”,以紀念印中兩國的深厚友誼。1942年7月7日,柯棣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于長期忘我工作,柯棣華醫生在1940年8月患上絳蟲病,后又轉為癲癇病,但他仍不停地治病救人。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大夫不幸在河北省唐縣葛公村逝世,時年僅32歲。
柯棣華如今已成為中印友誼的象征,他的墓在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并在唐縣建有紀念館,中印兩國領導人都多次為他掃墓、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