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退出歷史舞臺的已經有不少,如煙盒、火花、電話卡這些現在幾乎沒人收藏了,但郵票和這些收藏品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就是具有國家名片的屬性。
歷史是需要記錄的,除了歷史書籍,郵票是重要的載體。某一階段發行的郵票可以體現當權者的政治意圖和社會百科,意義重大。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發行郵票,郵票已經成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輸出。只不過部分國家郵票的使用率比較高,信件、快遞、包裹都可以暢通無阻的使用,此外不少國家目前還有寫信的傳統保留,郵票每年圣誕節感恩節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這些都是郵票不會消失的客觀條件。
中國雖然郵票的消耗無法像某些國家看齊,但考慮到世界各國都會繼續發行郵票,況且選題中有至少一半都是政治宣傳或中國文化,短期內不會停止發行。中國郵政每年靠紀特郵票掙了高額利潤,從這點上來看,郵政也不希望郵票徹底消失。
中國集郵者銳減這是個不爭的事實,集郵人口老齡化嚴重。新郵打折,也難于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今后的發展趨勢很有可能就是減量減套。2019年紀特郵票發行了31套,2020年減少到28套,今年根據最新的調整來看也就是27套,一年比一年少;發行量也是如此,從2019年800多萬,到今年的700多萬。今后套數有可能還會繼續減少,發行量也會隨著集郵人口的減少而繼續減量,也許到了2030年,郵票發行量降至200萬,而套數則為20套,短腿、小版等郵品可能會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只要世界上主要國家的郵票不取消,中國郵票就會繼續發行,這是國家行為,不僅僅為了掙錢。只要郵票存在集郵者也不會消失,只不過越來越少。況且將來郵政想開了,放開郵票的使用范圍,連EMS都可以貼郵票,也許集郵事業還能延續的更久,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入坑。
1997年郵票大潮的時候中國大陸號稱有1700萬集郵大軍,而如今恐怕連70萬都沒有了,也許十年后還有50萬,20年后30萬,30年后10萬,這個不是危言聳聽。大家可以計算一些,30年后零零后也40多歲了,理應成為集郵的主力,而現在的零零后幾乎沒人集郵,主力都不存在,僅僅靠八零后九零后苦苦支撐,又能支撐多久。郵票發行量也會隨著集郵人口的減少而減少,但短期內不會消失,這個期限最少50年。當然也許有一天集郵者會成為比大熊貓還稀少的存在,那個時候中國郵政也只能自娛自樂了!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