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不炒舊是更古不變的道理,2021年大家關注的是今年發行的新郵,目前所發行的5套票還沒有打折的,有些還漲了不少,如警察節,五牛圖。但發行量差不多的2020年郵票價格一跌再跌,原先還有升值的郵票一夜之間變成了打折票,去年的爆款今年已經無人問津。2020年大版冊也由最高3000元降至2000以下。而發行量更多的2019年以前的郵票更是打對折都沒人買,郵市這是怎么了?
說到底還是集郵人口越來越少。目前中國集郵者恐怕連60萬也沒有,和14億人口相比真是太少了,集郵的遠不如集幣的多。發行量從2018年開始下調,連續三年的減量到了2020年已經降至編年票最低量,今年發行量和2020年相當,但也并未阻止集郵的頹廢,新生力量太少了,老郵依舊無人問津。新郵雖然未打折,但也僅是片刻的榮光,五牛圖這么好的題材,大版價格已經跌至40元以下,小型張也從20元降至15元,這才是兩周的時間。任你是何題材,多少的發行量,新郵高開低走已經成為常態。
郵政是以掙錢為其經營目標的,這似乎也無可厚非。但郵票的本質是郵資憑證,放開郵票的使用范圍對于集郵事業而言至關重要。目前郵票能用的郵寄領域很少,只有平信和掛號信可以用,某些郵局普通包裹也可以貼票,但快遞是不能用郵票的。而且有些郵局還對用什么郵票有所規定,只能用郵局購買的普票,不能用自己帶的郵票。總而言之就是不讓你痛痛快快的把編年票用掉。現在誰還寫信,郵票基本上成為擺設。郵政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收藏,不讓你用。你都把郵票用了,他還掙誰的錢。
與民爭利是郵政的一貫經營理念。歐美發行forever郵票已經多年了,但我國一直未發行,就怕你占了一點便宜。至于面值回收,那簡直是癡人說夢了,好不容易賣了,還想退貨,怎么可能?你以為郵局是銀行嗎,紀念幣回收沒問題,郵票是絕對不可能的。網廳的郵冊都不能實現七天無理由退貨,連TB都不如,更何況是購買多年的編年票。
讓郵票回歸本來面目是解決目前難題的根本。編年票已經發行將近三十年,這么多年來升值的郵票鳳毛麟角,絕大部分打折,近幾年的深度打折。完全開放郵票使用的范圍,讓快遞,小包,信函都能使用郵票是解決如今困局最好的辦法。郵票使用范圍廣了,年輕人更多的接觸郵票,自然集郵者也會多起來。此外2005年之后郵政沒有銷毀過郵票,目前打折票猖狂,也該重啟銷毀程序了,起碼把2005年以來的郵票庫存銷毀一下,尤其是發行量較大的2015-2018,這也是振興郵票行情的舉措。但現在的郵政除了減量略微上點心,其他的卻無任何作為。郵票使用不通暢,多年的郵票不銷毀,集郵人口越來越少,恐怕這樣發展下去,將來郵票即使發行量降至200萬依舊打折,到了那時候什么都晚了。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