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作為今年的重點題材郵政十分重視,近日還有網上舉辦了大師說郵,提前曝光了五牛圖的特殊工藝和賣點,可以說這波營銷做的是妥妥當當。90元的大版冊也被秒殺。
五牛圖作為第七套十大名畫郵票本身的熱度就比較高,而且數次被網友列入計劃,終于2021年成真了。這次的五牛圖采用連票設計,每版僅3套郵票,這個版式在2020年的浦東出現過,市場反響不錯。但浦東的發行量僅660萬,為去年套票發行量最少的,這才是升值的基礎。五牛圖是否發行量也會這么少呢?答案是肯定不會。
回想一下去年的浦東哪里有這么多產品冊,而今年的五牛圖產品冊多如牛毛,郵政為了讓大家購買還讓設計師王虎鳴對郵票進行了官宣,宣傳十分到位了,但決口不提計劃發行量,只是說工藝有多NB,用了宣紙和雕刻版,還是首套量大無齒小型張,那這些真是亮點嗎?
首先,無齒小型張不能算是亮點,1987-1990年發行過幾款小型張都是無齒的,記得之前有過一篇文章介紹為啥這些小型張無齒,是因為當時的生產效率低,來不及打孔,為了能按時供應,把齒孔取消了。對于小型張來說極少用于通信,也沒啥影響。但郵政竟然說是首枚量大無齒小型張就有點無恥了。80年代的那幾枚就不算了嗎?而且制作工藝來說肯定是無齒更容易,直接不打齒孔就完了,少一道手續。
第二,宣紙,這個還算是一個亮點。之前宣紙材質的郵票出過兩款,宣紙版的宋詞和草書宣紙小版張,這些都是按照短腿來發行的,發行量多的100多萬,少的不到百萬。正規供應的郵票還真沒有使用過宣紙,這點還是值得期待。
第三,模切工藝。據說以前是用在不干膠郵票上的,即齒孔不是真正的齒孔,郵票不撕開看不到齒孔,撕開后還是能看到類似于齒孔的形狀。但這也是不干膠用剩下的,的確不值得炒作。而且這樣一來也失去了郵票的特色,沒有郵票的感覺。
第四,最重要的一點,按照規定,只要大版套數少于5套,那么就得給預訂戶提供完整大版,這一次是三套,那么大版不會破版,數量驚人。再加上五牛圖的產品冊繁多,大版不再緊俏。發行量肯定不會有660萬那么少,起碼在800萬以上。幾百萬的完整大版市場能消化的了嗎?
大家在購買五牛圖產品冊的時候一定要長點心,不要被郵政忽悠了。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