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一直都是狗改不了吃屎,發行量增加了,郵票瘋狂打折,為了穩定市場,發行量開始下降,郵票行情轉好,預訂量增加,發行量再一次上漲。2014-2015年新郵行情趨好,預訂量增加,到了2016年經過幾年的增量,平均發行量已經漲到1812萬,2000萬以上的套票比比皆是,成為21世紀郵票發行量最多的一年。而也在這年下年年,原本一直不錯的新郵行情開始急轉直下,眾多新郵不再火爆,網廳也沒有了昔日的搶購,小版都開始打折。
到了2017年打折愈演愈烈,原本2017年的計劃發行量還要比2016年多,這點從雞票發行量就可以看出,比2016年的猴還多,成為第四輪生肖票最多的品種。但市場是無情的,發行那么多的產品冊賣給誰,新郵折扣已經低于四折,達到歷史最高,眾多新郵到了實寄領域進行消耗,郵政再也坐不住了,于是拿出了屢試不爽的殺手锏—減量,2017年開始艱難的減量歷程。
減多少合適,郵政也沒有把握,減少的太多會使得自身利益受到損失,還是小步慢跑最穩妥。2017年的減量從10月份開始,上半年的發行量對比2016年相差不多,熱門票都在1600萬以上,甚至2000萬,冷門票1300萬。而到了十月份的粵劇為1300多萬,而上個月的科技創新還有1500多萬,粵劇減量了,但三天之后發行的十九大發行量再一次漲到了2100萬,看來此票是早都印好的,依舊按照熱門題材來確定。11月之后的幾套票發行量有了明顯下降,熱門題材高鐵僅1386萬,而記者節和鐵獅子僅1200多萬,和當年最低發行量接近。河北雄安新區這樣的大熱門僅1318萬,明顯減量了。2017年平均發行量為1567萬,比2016年減少了13.5%,第一次的減量幅度并不大,但由于基數已經很大,實際減量200多萬,也不算少了。
經過了2017年的瘦身,市場幾乎沒有反應,折扣率依舊很高。畢竟2017年發行量還是比十年前多了不少,十年前的郵票不少還在打折,更何況于2017。2018年郵政再次出手,減量成為主旋律。預訂期開始就宣傳減量,并且也確實減了,但依舊還是小步慢跑,2018年均量1229萬,比2017年減少21.6%,幅度遠大于2017年減量,并且出現了千萬以下品種,給行情帶來了希望。
雖然2018年減量幅度超過兩成,但發行量仍在千萬以上,市場行情依舊很差。2019年郵政繼續減量,這次在預訂期就明確,將棄訂量的50%減掉,按照當年的行情來預計,2019年新郵棄訂量是非常大的。最終2019年減量非常令人刮目相看,也是這幾年減量幅度最大的一年。2006年以來首次出現了800萬以下發行量,這是市場的催化劑。均量908萬,已經接近2006年編年最低發行量,全年套票中有6套在800萬以下,所有小型(全)張都在800萬以下,并且有3套小型(全)張降至700萬以下,最低發行量已經和2006年持平。到了今年上半年,2019年年冊已經扭虧為盈,可惜隨著2020年發行量繼續下降,2019年的量少優勢已經不在,目前年冊又跌入面值。
郵政誓要把減量進行到底,2020年郵票發行量繼續下降,并且還恢復了提前公布發行量的政策。目前已經公布了21套郵票發行量,均量為784萬,比2019年減少13.7%,已經成為編年發行量最少的一年,發行量直逼1987年。盡管減量依舊持續,發行量800萬以下成為常態,但今年依舊有不少票還在打折,只不過折扣幅度略有減少。2021年郵政是否還會繼續減量,我們拭目以待。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