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最后兩個月的發行量終于公布了,比前幾年略晚1-2個月。果不其然,大版套數少的郵票發行量有更多的減量空間,24節氣第四組746.86萬成為最后兩個月發行量最少的套票,而在2019年中的套票也可排名第二少。至此,2019年全年紀特郵票發行量公布完畢,可惜個性化郵票發行量依舊不公布。
科技創新(二)發行量944萬還是偏多,這和16枚的大版息息相關,不過和2017年的第一組相比減少了39%,第一組可是1553萬的巨量。此系列設計的還行,印刷上推陳出新,可惜就是發行量太大了,再加上題材冷門,恐怕900多萬的量還會繼續打折下去。精準扶貧作為一套政宣郵票發行量并不多,僅845萬,在2019年算是中等偏少的量。但大版采用了拼版的方式,使得大版數量激增,目前依舊打折。澳門回歸也算是大姨媽題材了,設計、規格、枚數十年不變,2009年的十周年發行量1120萬,20周年減到了877萬,少了22%,也算這個系列發行量最少的品種。不過目前還在深度打折。24節氣發行量減少完全得益于2套一版的規格,發行量747萬即使放在今年也不多。系列郵票配票需求,再加上發行量較少,相信漲到面值以上指日可待。
短腿品種發行量的確很少,怪不得24節氣小全張價格一直不降,10萬的發行量基本上到了史上最低。而澳門回歸小全張15萬也的確不多,十幾萬的短腿只要不是什么大本冊,一般不會翻車,升值穩妥。
2020年第一季度也過去半年,按理說1-2月的實際發行量理應公布了,希望郵政增速提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