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2020集郵周”拉開了帷幕,中國郵政發行了《2020集郵周》紀念郵資明信片1套1枚。這是全國集郵聯與中國郵政第5次共同舉辦全國性“集郵周”活動,也是中國郵政連續5次發行“集郵周”郵資片。
“集郵周”郵資片的發行,不僅有力地配合了“集郵周”的活動宣傳,精美的“集郵周”系列郵資片也成為廣大集郵愛好者的收藏新寵。筆者試就“集郵周”系列郵資片的設計與發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第一,從“集郵周”系列郵資片的發行規模看,該系列郵資片是為配合“集郵周”活動發行的,郵資片的名稱與“集郵周”活動的名稱統一。每次“集郵周”活動時僅發行1套1枚,且發行量總體不大,并呈下降趨勢,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系列郵資片的價值,但并不利于集郵愛好者的購買與實寄。從前幾次“集郵周”系列郵資片的發行情況來看,其發行量和發行方式并不能滿足集郵愛好者的實寄需求。筆者認為,在“集郵周”期間,最好能在紀特郵票的所有零售網點敞開供應此紀念郵資片,以完全滿足集郵愛好者的實寄需求,這對擴大“集郵周”的影響可以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第二,從“集郵周”系列郵資片的郵資圖看,郵資圖應是系列郵資片的核心部分,該系列郵資片郵資圖均以劉李冬設計的“集郵周”標識為主體,并多以白色作為郵資圖的背景,更好地襯托了“集郵周”標識的主體圖案。不僅如此,每年發行的“集郵周”系列郵資片,郵資圖票形與規格都有不同的變化,例如,《2016集郵周》為26毫米×28毫米(近似正方形),《2017集郵周》為對角線33毫米×33毫米的菱形,《2018集郵周》為直徑28毫米的圓形,《2019集郵周》為邊長30毫米×40毫米的矩形,《2020集郵周》則為34毫米×32毫米的異形。這種變化既增強了該系列郵資片的觀賞性,也增加了集郵愛好者收藏的趣味性。今后,在幾種郵資圖票形都嘗試過之后,還可以依次循環使用,并以不同背景底色加以區別。
第三,從“集郵周”系列郵資片的片圖設計來看,該系列郵資片圖案,除了《2016集郵周》是以6種不同色彩層次的郵票圖形轉動組成風車圖樣并展示“2016集郵周”字樣外,其余4套“集郵周”郵資片圖案采用了由著名畫家李晨創作的黑白素描畫。片圖采用手繪素描的方式,充滿寫實風格,給人以歷史的滄桑感。其中《2017集郵周》表現了“世界郵票之父”——羅蘭·希爾和青少年郵迷欣賞黑便士郵票的畫面,《2018集郵周》表現了羅蘭·希爾發明黑便士郵票的場景,《2019集郵周》表現了人們依次向郵箱投寄信件的場景,《2020集郵周》表現的是郵票誕生的傳說中那位不肯付郵費的姑娘仔細察看信封的情景。這4枚郵資片畫面的共同特點是都與郵票和信件有關,而且描繪的都是西方人。
筆者以為,在該系列郵資片郵資圖案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明信片圖案是最應該突出的亮點,畫面應重點突出我國舉辦“集郵周”的特點和中國特色。另外,創作手法也應該有所創新和變化,最好不要只局限于一種模式。作者: 余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