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定于2020年5月15日發行《亞洲文明(一)》特種郵票1套6枚。詳情如下:
志號:2020-8
圖序 圖名 面值
(6-1)T 烏爾塔廟 1.20元
(6-2)T 洪水泥板 1.20元
(6-3)T 哈拉帕印章 1.20元
(6-4)T 摩亨佐·達羅遺址 1.20元
(6-5)T 良渚玉琮 1.20元
(6-6)T 石峁遺址 1.20元
郵票規格:一、四、六圖44毫米×30毫米
郵票規格:二、三、五圖30毫米×44毫米
齒孔度數:一、四、六圖13度
郵票規格:二、三、五圖13.5度
整張枚數:12枚(一、二圖各6枚/張;三、四圖各6枚/張;五、六圖各6枚/張)
整張規格:120毫米×228毫米
版別:膠雕套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計者:原藝珊
雕刻者:原藝珊
責任編輯:李金薇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
計劃發行數量:720萬套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集郵網廳、中國郵政手機客戶端和中國郵政微郵局集郵微信商城出售,6月10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背景資料
中國郵政定于2020年5月15日發行《亞洲文明(一)》特種郵票一套6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烏爾塔廟、洪水泥板、哈拉帕印章、摩亨佐·達羅遺址、良渚玉琮、石峁遺址。全套郵票面值為7.20元。
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亞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陸地上居住著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個國家、1000多個民族星羅棋布。從公元前數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黃河-長江等流域的人們,開始耕耘灌溉、鑄器造皿、建設家園。一代又一代亞洲先民歷經歲月洗禮,把生成生活實踐鐫刻成悠久歷史、積淀成深厚文明。
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人類文明因亞洲更加絢爛多姿。6枚郵票分別選取了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黃河-長江等流域的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遺址和文物。
烏爾塔廟,201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伊拉克南部艾赫沃爾,生態多樣性避難所和美索不達米亞城市遺跡景觀。艾赫沃爾由七個地點組成,其中包括烏爾城遺址。烏爾古城由蘇美爾人建于6000多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洪水泥板,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記載了《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洪水故事,與諾亞方舟的故事幾乎一致,由英國考古學家于1849年在亞述帝國的古都尼尼微發現。泥板用楔形文字書寫,楔形文字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哈拉帕印章,印度河流域出土了大量動物形象印章,印章的材料為凍石、粘土、象牙和銅等,以凍石數量最多。其中較著名的印章,發現于印度河谷的哈拉帕附近,近似方形,如同現代郵票的大小,上面雕刻著以牛身體為原型的獨角獸形象。摩亨佐·達羅遺址,位于巴基斯坦,198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約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會”之稱。良渚玉琮,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境內,201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良渚古城遺址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2019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遺存,距今約4000年左右。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
該套郵票畫面主體突出、層次分明,整體面貌簡潔大氣。第一圖以烏爾塔廟為畫面主體,背景展示了不同角度的烏爾塔廟;第二圖以洪水泥板為畫面主體,背景表現了洪水泥板局部的楔形文字;第三圖以正面的哈拉帕印章為畫面主體,背景表現了印章背面的陰文圖案;第四圖整體展示了摩亨佐·達羅遺址的外觀,畫面主體與背景通過顏色的深淺變化形成自然過渡,突出了遺址的主要結構;第五圖所表現的良渚玉琮,畫面以玉琮為主體,背景展現了玉琮精美的局部紋飾和造型;第六圖表現了石峁遺址的整體形態,畫面主體與背景通過顏色的深淺變化形成自然過渡,突出了遺址的主要結構。
該套郵票由原藝珊設計,北京郵票廠膠雕套印工藝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