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連郵票因其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且常附帶的邊紙上記載著各類郵票的信息和配有裝飾圖案,故而備受集郵者的青睞。但是,隨著我國整版枚數的減少和版式的多樣化,經常導致破版后取得的四方連數量減少,與集郵者的普遍需求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也給集郵網點日常服務帶來一些問題。
近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紀念郵票的網點零售實行線上線下兩個渠道,部分零售量供網廳銷售線下自提,每人最多可一次性在網廳購買5套郵票。如此一來,按照集郵者的思維慣性和收藏心理,普遍都認為線下可以自提得到1個方連和1套郵票。實際操作中,一些地方的集郵者確實得償所愿,但也有的地方逕直給集郵者5套單套的郵票。
某地取到5套單套郵票的集郵者質疑集郵柜臺的做法時,郵政企業給出了“方連應留給預訂戶,因為他們是郵政長期客戶”的說法,如此以來,便在網絡集郵群聊里炸開了鍋。許多郵友表示郵政企業如是說缺乏站得住腳的依據,顯然有悖于公平,甚至于有變相將用戶區別對待的嫌疑。
平心而論,如果集郵者所訂購的郵票,在未特別標注是方連的情況下,集郵網點只要足量供應即可。但是筆者認為在可為可不為的情況下,不可單純以錯對來看到此事,而是應當認識到許多集郵者不僅是郵政企業的一名普通客戶,更多的是對于郵票有特別的情懷,驅使他們常年堅持排隊購郵,而作為郵政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以更加暖心的做法回饋集郵者的這片深情,這也是“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具體體現。
根據筆者多年的了解,許多網點為了留住預定用戶,確實存在用零售票里的方連換取預定票里的單套郵票,以確保預訂戶方連郵票的充足供應。這樣的做法看似沒有違規,卻有失消費者的平等權益,也不是國企應有的做事風格。有人不禁要問,為何花同樣的錢,卻得不到同等的對待?
筆者認為,集郵窗口應當將零售票與預訂票區分管理。在零售票充足,且用戶一次性可以購買4套郵票以上的情況下,窗口完全可以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盡量供應四方連,滿足集郵者零購的需求,而不能把零售票里的方連作為作為“備胎”,變相傾斜給預訂戶。同樣,對于預定用戶方連的供應,也應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并在預定時將此明確告知用戶,以免產生誤解。
同時,省級集郵文傳部門在新郵破版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基層窗口的工作實際和集郵者的需求,根據郵票版式特點,盡量使郵票破版后能可保留最大數量的方連,而不能因為單純顧己工作方便機械化破版,將由此引發的各種問題轉嫁給基層窗口和讓集郵者買單。
此外,集郵窗口的工作人員面對集郵者時,應當多傾聽其心聲,盡可能地想用戶之所想,而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回應其需求和質疑,集郵者亦不能因己私利提過分要求,在增進相互溝通的基礎上,構建彼此之間良好的關系。文:國家郵政局特邀郵政監督員 倪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