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集郵愛好者翹首以盼特11的發行,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3月31日郵政公布將要在4月7日發行特11,沒想到短短五天的時間,今日又發出公告要推遲發行,并且公告中并未明確為何推遲發行。要知道就在昨日還在大張旗鼓的宣傳,這是為什么?
2020年是多事之秋,年初的疫情攪亂了一眾郵票的發行計劃,先是原本4月20日發行的莫高窟延后了;4月1日的中印建交70周年延后;據說5月5日的交通可持續發展也會延后或取消;8月6日的東京奧運會肯定取消發行了,畢竟連奧運會都推遲到2021年舉辦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在2020年發生,成為一個大逆轉的年份。
當然這次的特11延后主要還是出在設計上,至于有何不妥,關心此票的多少也能看出來。正式圖稿4月1日公布,才幾天時間就引起了大家的爭議。其實這些問題原本并非原則性問題,如何解讀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看罷了。從1月下旬公布疫情,估計此票就開始設計了。最初主要發生在武漢,自然郵票上出現黃鶴樓等景觀也是理所當然。至于發展到目前全世界泛濫,全球傳染者超百萬,那也不是設計師能想到的。表現中國人民奮勇抗疫的主題,應該說此票設計也算合格。但筆者并不喜歡這樣的素描作品,還是覺得上點顏色更漂亮一些。
記得2017年的錦鯉事件也是如此,圖稿一出,很多人開始叫囂,怎么能在中國郵票上出現日本年號,什么大正、昭和,這不是給廣大老百姓添堵嗎?天天放著抗日劇,郵票中竟然歌頌日本年號,如此太不妥。這些言論最終使得此票難產,至今2017-14的編號也沒有補上。郵政雖未言明此票取消,但三年過去了,和取消也沒啥分別。沒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同樣的案例又發生一次,這次來的更猛烈,畢竟關注此票的人遠遠多于錦鯉。
既然三年前有過教訓,為何郵政不能吸取教訓,更多的審視一下圖稿。從創作到公布至少也有兩個月的時間,足以完成十幾次的修改了。最終還是被一些好事的集郵者看出,看來最具有政治敏感度的不是某些權威機構,反而是民間的老百姓了。
如此一來,原本大家興高采烈準備4月7日購買的特11延后了,空歡喜一場。也有人說是因為網上惡炒,這點并不意外,畢竟有2003非典郵票珠玉在前,特11熱炒也在情理之中,但隨著大量貨源的涌入,價格勢必會降低。而且價格高漲不也是郵政希望看到的嗎?否則今年減量為了什么?只有行情好了才有更多的人集郵,中國的集郵事業也才有未來。如果像前幾年發行一套深度打折一套,兩三代集郵人過去了,誰還會收藏這些賠錢貨?再說還要贈送給醫護工作者,怎么也得給人家點有價值的東西吧,如果是打折票是不是在寒磣人家。
不過畢竟今年的最大事件乃至未來幾十年的最大事件也就是此事了,郵票肯定還會發行,只不過重新設計罷了,但何時能發也不好說,也許兩個月后再見吧。畢竟還得回收發出去的郵票、銷毀、設計、制版、印刷、運輸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我們就等著新版的特11早日面世吧!希望發行量不要增加,1250萬已經不少了。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