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票從1992年誕生到現在已經29年的歷史,從這點來看是所有版塊中最長的。2019年開始最大幅度的一次減量,網傳7-8月發行量顯示,最低量已經降至685萬,發行量直逼2006年。但2019年價格卻沒有因為發行量大減三成而暴漲。這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集郵環境和二三十年前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集郵人口最多,1997年中國號稱集郵人口1700萬,而目前恐怕連十分之一也不到。1991年全國預定新郵超過1100萬套,而現在恐怕連400萬也沒有了。除此以外買郵票的途徑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既可以預訂,還可以網廳購買,TB上打折票更是多的賣不完。正是由于集郵人口的極具減少,購郵途徑的增加,使得整體郵票價格不會像十幾年前那樣一碰到縮量較大的年份就開始暴漲。2006年全年面值不到百元,最高價曾上到600元以上,而如今2019-2020年的郵票即使發行量略少于2006年,恐怕漲幅也不會到一倍。
2018年郵政開始減量,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新郵預訂不再增量,并且由于很多集郵者怕打折反而少訂或棄訂,2018-2020連續三年預定量減少。即使2019年發行量已經降至六七百萬,但年冊價格也沒有漲到哪里,預訂戶也就是持平而已,當然減量還是非常有效的,若不是減量,恐怕還得大幅度打折。2020年新郵已經公布了6套,發行量最低降至720萬,相信今年整體發行量還是比去年更低,也許會出現600萬左右的地量。即使如此,今年的年冊也不會有太大漲幅,也許折騰一年,套票也就是比面值略高一點,甚至持平。
2006年發行量降到谷底后效果還未顯現,2007年馬上加量24%,之后連續增量十幾年,致使2006年的發行量成為很長一段時期的絕響。而2019年發行量降至2006年水平,2020年并沒有加量,反而繼續減量。那么2021年會如何呢?很大的可能還是控制新郵預定量,總體預定量不會增加,而每年依舊有不少自然減員。再加上雖然發行量銳減,但新郵價格也漲不了多少,所以預訂需求也不會暴增。而發行量降至六七百萬后,打折減少了,絕大部分郵票可以在面值之上,一年下來持平或小幅度上漲,這也是郵政減量的目的所在。
編年票已經進入2.0時代。何為2.0,那就是打造精品,不再大范圍打折的時代,是需求和供給相平衡的時代,不會再大幅度增加發行量而深度打折的時代。也許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打折票會消失殆盡。編年票也會擺脫二十幾年來的壞名聲。
紀念幣為了能吸引大家來收藏,不棄兌,不也一直在減量嗎。從5億減到1.2億,將來再少一點的量也有可能,但要是再次5億則不大可能了。郵票也是如此,郵政從2018年開始減量,也是在尋找量價比的結合點。目前來看發行量降至800萬以下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發行量,即不會造成市場貨源奇缺而暴漲,也不至于深度打折,影響中國郵票形象。郵政還可以通過減少大版枚數,適當的出一些大版冊,由于整體發行量較少,來吸引集郵者購買,割點韭菜。可謂一舉三得。
編年2.0時代應該是從2019年開始的,今年是第二年,估計這樣的態勢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只要國家不取消郵票寄信的功能,集郵者應該會長期存在下去,就是數量有可能會越來越少。將來如果集郵者數量少到一定程度,發行量有可能會減少到一兩百萬也說不定啊。總之,郵政要用發行量調控價格,保證一年下來套票預訂戶不虧本,而大小版預訂戶有所盈利,以此來帶動整個集郵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