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郵總公司在全國各地設立集郵專賣店,致力于通過規范化的經營,專業化的服務,時廣大集郵用戶擁有更好的選郵購郵體驗。歷經十余年的發展,集郵專賣店的經營模式已經被集郵愛好者廣為認同。但是,部分地方的集郵專賣店也處于徒有虛名的尷尬境地,中國集郵專賣店泉州市新門街店就是如此。
在泉州郵人的記憶里,地處中心市區的新門街,自20世紀80年代泉州集郵活動復蘇后,依托新門郵局曾設立過集郵者之家、集郵交易市場、舉辦過集郵展覽,見證了這座城市集郵文化的發展,更在許多泉州郵人的腦海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隨著郵政業務的轉型與發展,2016年6月2日,中國集郵專賣店新門街店正式營業,在那個郵市并不景氣的初夏,似乎給泉州集郵者帶了新的希望。
毋庸置疑,這家集郵專門店開業伊始以規范的運營,豐富的產品,積累了一定的人氣。然而好景不長,近兩年來集郵專賣店雖然經過改頭換面的裝修,多了幾分地方特色,卻少了集郵的味道,但僅保留幾個集郵柜臺,陳列的郵品也十分有限。平日大部分時間門庭冷落,僅有新郵發行當天,能吸引些前來購買郵票的用戶,而對于首日封、紀念封等常規郵品則長期未見銷售,更別提一些專賣店專供的郵冊了。這種景象不亞于其他小郵局里的集郵柜臺,更與相鄰的福州、廈門等地的集郵專賣店形成強烈的反差。
筆者在監督走訪中發現,泉州的中國集郵專賣店的這種狀況源于郵政企業相關業務部門重視程度不足和存在一定的管理缺失。
首先,集郵專賣店需要提供優質的貨源保障。
筆者認為,集郵專賣店區別于普通集郵柜臺的最大不同就是應當有專業化的服務,貨源是重要的保障。其銷售的郵品不應當僅限于一些“披金戴銀”的高價郵品,更應該提供普通集郵愛好者歡迎的品種,譬如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的系列封片、PZ折、專題郵冊等。盡管這些普通的產品利潤或許并不高,但這是大部分集郵用戶的普遍需求,也是作為國企應當擔負的社會責任。
其次,集郵專賣店應當靠活動吸引人。
人氣是帶動銷售的關鍵,集郵專賣店可以與當地集郵組織聯手開展群眾性集郵活動,如新郵賞析、集郵知識講座、小型郵展等,每周還可以利用周末舉辦集郵茶座等活動,而不是將舉辦活動狹隘地鎖定在營銷上。通過多樣化的集郵活動滲透,漸漸就能聚合起一定的人氣,也能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帶來新的購買力。
再次,集郵專賣店的管理應當規范化。
誠然,集郵專賣店除了新郵零售外,其他的經營行為均不在各級郵政管理局的監管范疇里,但并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郵政企業內部的自我約束和對品牌的愛惜程度,此時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作為中國集郵總公司的專賣店,本身就能坐擁得天獨厚的產品資源,這些產品是否能真正下發到門店銷售,更多時候取決于郵政企業內部的自覺,如果長期“殺雞取卵”,不僅有悖于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更容易滋生灰色利益鏈條,集郵專賣店最終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集郵業務作為中國郵政的一項傳統主營業務,承載著許多民眾的特別記憶,也是傳承百年郵政文化的一扇獨特的窗口。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亦將隨之強烈,期待中國集郵專賣店在今后能通過更加規范化的優質服務,真正成為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使者。文:國家郵政局特邀郵政監督員 倪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