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郵票,是廣大集郵愛好者眼下較為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通過發行這套郵票,在國家名片上體現出中國人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心和行動,形式特殊,意義很大。目前看來,這套郵票的發行應該只是時間問題。那么,這套郵票會以什么形式、在什么時機與廣大集郵愛好者及社會公眾見面呢?筆者談幾點粗淺的看法和建議:
一是應掌握好郵票的發行時機。
郵票發行時間偏早,不利于疫情防控;時間偏晚,不僅會降低郵票發行的意義,也會影響到廣大集郵愛好者購買郵票的熱情。廣大集郵愛好者之所以期待這套郵票的發行,除了這是一套非常時期為抗擊疫情而特別發行的郵票,同時,也是希望通過購買這套郵票,力所能及的奉獻一份愛心。以往多次賑災郵票發行的實際表明,通過購買郵票由中國郵政將郵資收入統一捐贈的方式,是目前許多集郵愛好者較為認妥的好方式。
二是以非附捐的形式發行特別郵票較好。
近些年來,中國郵政多次發行過賑災郵票,有的是以附捐郵票的形式發行,如1998-31《抗洪賑災》附捐郵票和特7-2008《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附捐郵票。也有以非附捐形式發行的郵票,如1991年T168《賑災》郵票、特4-2003《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和特8-2013《齊心協力 抗震救災》郵票。兩種形式比較,還是以非附捐形式發行特別郵票較好。而且,不論是附捐形式還是非附捐形式發行的郵票,中國郵政都將這幾次發行郵票的所有郵資收入捐贈給了災區。
三是以發行2枚或2枚以上套票為好。
雖然,以往發行的賑災郵票,都是單枚套票,但這次發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郵票,應當在郵票枚數上有所突破,如此,才可能通過有限的方寸畫面,表現出更多和更精彩的內容,才能更客觀的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非同尋常。
四是郵票畫面應表現出醫護人員的形象。
從以往發行的多套賑災郵票看,畫面多以山水、大地、人的手、心等形態符號及特定字母為主要設計元素,畫面上看不到人物形象。這次,筆者建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郵票圖案,一定要設計上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形象。因為,從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看,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是無愧于新時代最可敬可愛的人,他們聽黨召喚、不怕犧牲、義無反顧、日夜奮戰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他們的醫者仁心、大愛無疆,讓無數人動容落淚。他們個個都是英雄!
五是應適當加大郵票發行量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郵票的發行量,應在計劃發行的紀特郵票發行量基礎上有所擴大,至少擴大百分之五十。以紀特郵票平均發行800萬套為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郵票的發行量至少應在1200萬套,如果考慮到人們對這套郵票的認購意愿以及收藏大版票的需求,考慮到中國郵政向所有參加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贈送版票等因素,則應加大發行量至1500萬套左右。來源:金陵郵客的博客 作者:余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