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0年“佳郵評選”——第三十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如期啟動。據悉,此屆評選的投票到3月20日截止,評選范圍為中國郵政2009年發行的紀特郵票。按理來說“佳郵評選”是集郵者每年的盛事,但今年的“佳郵評選”雖然又有新舉措,但依然沒有引起太多集郵愛好者的關注。
能否遏制跟風投票
據悉,此屆“佳郵評選”依然設最佳郵票獎一個、優秀郵票獎兩個、最佳設計獎一個、最佳印刷獎一個。最佳郵票獎和優秀郵票獎由群眾投票產生,最佳設計獎和最佳印刷獎由專家委員會評選產生。中獎者將獲贈評選紀念張、評選紀念封各一枚和本人參選寄出的選票明信片。
繼去年推出網絡免費投票后,本屆“佳郵評選”又出新舉措:每張選票都印有不同編號,評選委員會將在10個個位數尾號中抽取5個中獎號碼,即投票者無論選對與否,憑選票尾號,都有50%的中獎機會。
“相信此舉旨在遏制愈演愈烈的跟風投票之風。”北京一位集郵愛好者分析說:“近幾年,‘佳郵評選’出現一些怪現象:集郵者為了得到一枚小小的評選紀念張,不惜放棄自己的主張,跟風投票,甚至拉票、串票。原本應該重點關注的郵票設計水平反倒棄之腦后,這種本末倒置的投機行為讓真正的集郵愛好者心寒,無疑使佳郵評選失去公平性。”
對此,也有集郵者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高中獎率對跟風投票、拉票固然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高中獎率也會產生獎品過濫的副作用。再加上中獎面高達10%的網絡投票,就會讓集郵者覺得既然“佳郵評選”獎品人人皆可得,也就不稀罕了,進而影響了集郵者的參與熱情。須知過猶不及,高中獎率讓“佳郵評選”獎品無形中貶值,缺乏吸引力。
能否清除“題材為先”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近幾年評出的“最佳郵票”大多都是當年最為熱門和重大的政治題材。久而久之,“題材為先”的評獎傾向成為思維定勢,無形中左右著投票者的心理,繼而演變成“佳郵評選”的痼疾。
更難堪的是,即便當年評出的 “最佳郵票”確實設計出彩,也因沾了“題材為先”的光而受到質疑。
為此,上海有集郵者認為,題材最熱門和重大的郵票不一定是設計水平最好的郵票,關注度低的郵票也不意味著沒有精彩之作。如果以題材論英雄,那么可以大膽預測,第30屆“最佳郵票”可能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這種毫無懸念的評獎還有舉辦的必要嗎?佳郵評選的關注點重在設計水平,“題材為先”的評獎理念是對郵票設計者的不尊重,對投票者同樣有失公允。集郵者為了獲獎,都把寶押在了重大題材上,投票演變成了令人不齒的投機,使原本以大眾興趣為導向參評失去本來面目。
期待“佳郵評選”更好
近幾年,“佳郵評選”的投票方式、獎項設置等飽受集郵者詬病,在面臨去與留的抉擇中,“佳郵評選”頑強地走了過來。鑒于參評人數日見萎縮,主辦方也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廣泛傾聽基層呼聲,革新舉辦方式以適應日新月異的集郵形勢。
從不斷提升的投票率和集郵者的關注度來看,“佳郵評選”還是很受集郵者歡迎的,仍然是每年集郵界不可或缺的盛事。但想讓“佳郵評選”重現昔日輝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集郵者呼吁已久的增加短信投票、電話投票,把“佳郵評選”設立成我國的集郵節等建議,依然未見主辦方采納。
“佳郵評選”頒獎活動將于4月18日,即《成語典故(二)》發行當天在河北邯鄲市舉行,屆時還將舉辦全國集郵精品展、郵戳設計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但集郵愛好者表示,在希望看到豐富多彩的同時,更希望每一個集郵者和主辦方今后傾心相助、不斷努力,使“佳郵評選”走的更好。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劉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