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活動中,常聽到不少前輩,或者過來人提示,要以藏養藏,方能不斷前進,實現收藏目的。
但是,信銷票的收藏不適合以藏養藏,或者說以藏養藏不一定行得通。這是因為信銷票的收藏完全是建立在純粹的收藏興趣上的收藏,屬于集郵活動中一個小眾,或者說是“另類”也不為過。
從目前來看,信銷票的堅定收藏者范圍比較窄,收藏人數較少,交易和變現非常不易,很多人辛辛苦苦收藏了好多年的信銷票,變現的時候才發現,根本跑不贏CPI,更不要說GDP了,只能賠錢出。
這方面,港澳臺信銷票收藏變現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套套收藏的時候,價格很高,好不容易集齊了,需要一次性出手的時候,才發現根本賣不出去,只能以極低的價格,或者“割肉”賣出。這種賠錢賺吆喝,不僅僅是信心和金錢的打擊,更是對信銷票的收藏熱情帶來非常大的打擊。
目前,信銷票的收藏中一個非常怪的現象就是,買的時候非常貴,尤其是編年票,因為幾乎不使用,或者極少使用,必須采取“人為”的辦法來刻意“制造”信銷票,導致編年信銷票價格往往大于新票價格。
賣的時候卻發現賣不上價錢,買家要么是一味地砍價,要么是吹毛求疵,要么是嫌貴,恨不得用最低價購買到最多的信銷票,完全忽略了信銷票賣家收藏的不易和艱辛。
一句話,買家恨不得一個蘿卜兩頭切,魚肉和熊掌兼得,好事一個人都占了,結果是賣家很受傷,賣家不玩了,票源只會越來越少。
當前,紀特票信銷票票張全的大全套出售,價格遠遠低于單套配齊的價格,編號票信銷票大全套也是一樣。再看1974—1991的JT票票張全的信銷票大全套,成交記錄幾乎為零,至少整天泡在網上的筆者是孤陋寡聞。
至于編年票信銷票大全套,變現的時候更難,很多買家在購買時,口口聲聲強調編年票打折,信銷票就應該按照面值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來出售,他才接受,絲毫不考慮賣家收藏時是如何小燕銜春泥般的不易。
買家和賣家永遠不能統一,更不能互相理解。賣家要想變現,要么“割肉”,要么死扛,最終對堅持收藏信銷票起到致命性的打擊和挫傷。
道理很簡單,昔日為了追尋信銷票,真的是做到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到了需要變現的時候,發現手中的信銷票不過是自己自娛自樂。自作多情的一場“鬧劇”而已,根本不值錢。
倒貼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耗費了數不清的心血、感情,乃至于狂熱,受盡了旁人,乃至家人不理解和白眼,甚至是嘲諷,最終換來這個結果,放到誰的身上,都會難過和難受,有的人因為挫折,放棄,或者離開,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信銷票的收藏,更多的靠的是喜歡,是堅韌,是信念,是執著,堅持不懈收藏信銷票的,都沒有想到過賺錢,更沒想到過以此為生,這些人都是純粹的集郵者,真正把集郵當成一種精神寄托,乃至興趣愛好的集郵者。
因此,面對集郵活動中,或是集藏活動中不斷倡導的以藏養藏,信銷票收藏,的確是另類和不適宜的。想要靠著信銷票收藏實現以藏養藏的目的,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信銷票的魅力,正是吸引不少集郵者堅持至今,傳承下去的動力。只要有集郵,信銷票收藏一定會繼續下去,只要有堅定的信銷票收藏者,信銷票收藏一定不會偃旗息鼓。
信銷票收藏,更多的回歸了集郵的真諦,回歸了純粹的集郵,值得大張旗鼓的宣傳引導,更值得大張旗鼓的提倡鼓勵。
這才是純粹的集郵,純粹的興趣愛好,純粹,才是集郵最根本的屬性。至于以藏養藏,還是不談的為好。作者:西安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