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除了郵政的使用功能,還有被欣賞的功能,一枚郵票好看與否,要看大眾的口味,凡是被大多數人稱道的都應該是好郵票。判斷一枚郵票是否好,是有標準的,至少選題要好,印制要好,設計要好,而設計是起主導因素的,這一點,歷年的最佳郵票評選就是最好的證明。郵票被稱作微型藝術品,其設計需要有專門的人員完成。郵政部門很重視郵票的發行工作,伴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一套以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為主題的紀念郵票正式發行,自此中國人民郵政的郵票,迅速出現在各個郵政分支機構,與五星紅旗一樣成為共和國的名片。
一枚小小的郵票,從創意到設計,再到印制、發行、銷售,需要很多郵政業職工的配合,但郵票的設計是最主要的,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孫傳哲、萬維生、盧天驕、劉碩仁等一大批郵票設計家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小小的郵票肩負起了對外宣傳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向喜歡中國郵票的外國集郵者銷售,為國家賺取外匯。郵票設計家們的敬業,為喜歡郵票的人們提供了四千余枚的郵票,并不是每一枚都被人喜歡。因為集郵人的眼光是很挑剔的。從歷年那些最佳郵票就能看得出來,郵票的設計絕對是一門學問。
郵票的設計是有要求的,一般的要求是主題突出,畫面簡潔,形象生動,圖文和諧,色彩明快,雅俗共賞。郵票的設計屬于命題創作,要充分表現郵票的主題內容,要結合印刷工藝的要求,必須要考慮郵票縮小的效果,圖案避免繁復瑣碎,應該考慮票型規格統一、藝術形式、風格統一。郵票的設計稿的尺寸一般為郵票規格原大的4-6倍,符合票型的要求,文字版式必須合理布局,使用國家規范文字。象征性的標志物和人物形象的繪制必須準確,符合標準,對動植物類科普性的設計,要科學地反映動植物的原貌和生存環境并標注拉丁文學名,這是每一位郵票設計者都要恪守的原則。
只有懂得了郵票的設計原則,才能設計出好的郵票。不過在如今的郵票設計上,卻發現在面積有限的郵票上塞進去的元素太多了,以至于影響郵票要表現的主題元素,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再有就是在選擇郵票設計師,尤其是生肖郵票設計師的時候,相繼請出了一些德高望重的美術界泰斗擔綱。尤其是在第四輪生肖郵票的設計上,由黃永玉、韓美林、周令釗擔任設計師。這些美術界的大腕兒也是首輪生肖郵票的設計者。
但不要忘了,首輪生肖郵票之所以能受到人們的矚目,除了原作的精彩,還有邵柏林、姜偉杰,程傳理、孫鴻年,高品璋,盧天驕、趙順義,李印清、呼振源,任宇、閻炳武等幕后的英雄們。他們首輪生肖郵票設計者和雕刻者,還有那些沒有機會參與生肖郵票設計,卻設計了大量被人們喜聞樂見的郵票精品。如果沒有孫傳哲,蔣兆和先生的國畫《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陳勃、王君華、黃翔、鮑蕭然、程墨、邵柏林等人的攝影作品《黃山》,吳作人的國畫《熊貓》,劉繼卣的國畫《金絲猴》就不會出現在郵票上;沒有盧天驕和邵柏林,田世光的國畫《牡丹》也成不了郵票中的經典;沒有劉碩仁,王叔暉的工筆重彩《西廂記》至今仍為集郵者津津樂道;沒有潘可明,劉旦宅先生的《紅樓夢——金陵十二衩》難以在郵票上大放光彩。還有萬維生、鄧錫清、黃里、陳曉聰、許彥博、李大瑋、張克讓、吳建坤等等郵票設計家的作品,經常為集郵者時常提起。
一名優秀的郵票設計者,一定是一位著名的美術大家,一名著名的美術大師,不一定設計出精致的郵票。因為郵票是微型的藝術品,郵票設計有郵票設計的規律與要求,郵票設計無小事。一枚令人喜愛的郵票,是需要征稿、設計、雕刻、責編、印制、檢驗、封裝、發行等環節的多人配合,才能最終形成一幅好的成品,郵票的設計包含了許多的學問。作者:楊文忠(本文刊登在《覓郵》2018年第3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