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盡管有所減量,但市場是無情的,打折依舊,甚至比2017年同期還更加嚴重。就在此時,2019年預定大幕即將拉開之時,郵政果斷的增發了一套紀念郵票,即“農民豐收節”,上市之前就有傳說此票要減量,發行當天一改之前打折的慣例,竟然有小幅度漲幅,從面值1.2元躥到了1.5-1.6元,成為今年第三套未打折的郵票,不禁令人刮目相看。原預計也就是發行首日被人追高,不幾日等官方一放貨,價格應該會應聲下跌,跌入面值之下也極有可能。但往往事實會超出你的想象,價格竟然沒有跌,一直漲到了3元的高價,比前4天發行的寧夏60周年貴了一倍,讓寧夏情何以堪!
時至今日,發行已經過了6天,價格雖然有所起伏,但依舊停留在2元以上的高位,面值19.2元的大版則在80元左右成交。是什么原因使得此票如此一鳴驚人呢?不妨可以從歷史上找找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2006年的“取消農業稅”似乎和今年的“農民豐收節”有異曲同工之處。首先都是增發的郵票;其次都是單枚套票,這對于升值十分重要;第三都是農業題材;第四設計還算可圈可點;第五規格和大版的枚數完全相同。目前農業稅套票市場價大約10元,大版最高價漲到600元以上,目前也在350元左右,屬于編年套票中升值幅度最高的品種之一。正是由于有諸多和2006年農業稅相似的地方,珠玉在前,等了12年終于發行了農業稅的姊妹篇,自然不會放過炒作的良機,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
發行量方面,2006年的整體發行量都不大,但農業稅發行量并不算少,為997.9萬,在當年屬于較多的品種。2006年很多發行量780萬的套票價格也不及農業稅。由此可見發行量也并非是升值的決定性作用,還要看題材。當然量也不能太大,農業稅畢竟在千萬以下,否則也不會有如此高的價格。這次的豐收節發行量雖然沒有公布,但根據零售量來看屬于冷門題材,和年初的剪紙差不多。剪紙的發行量已經公布了為1148萬,但不能斷定豐收節的發行量也有1100多萬,畢竟零售量和發行量并不完全同步。而且一般情況下郵政都會根據市場的冷熱在年中進行發行量的增減,很有可能9月后的發行量會比年初略有減少。除此以外,豐收節幾乎沒有產品冊,而剪紙的產品冊還有那么幾款。由此可見,豐收節的發行量少于剪紙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根據版號來看,豐收節目前只有A組,大一點的號碼超過了20萬。根據慣例,大版每組的數量一般為20萬或50萬,某些含套數比較少的大版有100萬和200萬的情況。豐收節由于出現超過20萬的版號極有可能每組數量為50萬,每版16枚,也就是A組為800萬套。也許明年的大版冊中會出現B組,但大版冊發行量有限,10萬左右,也就是160萬套。這樣一來,此票的發行量大約為960萬,降至千萬以下概率還是極大的。
畢竟相同題材的農業稅已經價格高漲,如果豐收節也能降至900多萬甚至更少,相信價格還能夠繼續上漲,雖然不一定能趕上農業稅的漲幅,但比現在高一倍問題不大。最終價格能否維持高位還要看發行量的多寡,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