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郵政方面的郵路安全,越來越成為令廣大集郵者怨聲載道的問題,各種水毀、水漬、人為揭掉郵票、信函破損、嚴重變形等比比皆是,至于平信丟失更是成為常態,讓廣大集郵者,尤其是互寄和收藏首日實寄封的集郵者苦不堪言。
筆者更是深受其害,這些年“不幸”收藏了不少各種形同廢紙的首日實寄封,而且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如外地郵友寄給筆者的這枚屈原首日實寄封,已經在中途水漬,嚴重毀損了,掛號印刷品的標簽都被水泡掉了。郵政方面采取外邊套一個袋子,將毀損信函放在里面,繼續寄給筆者,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真的是令人又好笑又好氣。
此外,更多的是掛號信郵票被揭掉,只剩下光禿禿的信函,半個郵戳格外刺眼。平信,外地郵友將蓋好日戳,寫好地址的首日實寄封拍照,用微信發過來。平信卻從此杳無音信,消失的無影無蹤。即便是山東省發明的平信條形碼,類似掛號信函的掛號條,不過是自欺欺人,外甥打燈籠——照舊,照丟不誤。
郵路安全,需要每一個郵政員工和從業者的高度重視,掛號信函是專用郵袋,如果不是沿途野蠻裝卸,用腳踹、用腳踢、或者隨意丟棄,怎么會水漬?甚至毀損?郵票不是“人為”揭掉,怎么會掉下來。當然,不排除粘貼不牢的情況,問題是,牢固粘貼郵票四角,是一個集郵者應有的素質,很少有集郵者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出現這些令集郵者非常氣憤的問題,主要還是考核機制不健全,“犯錯”的成本太低廉,低廉到了不被考核,沒有成本的地步。很多集郵者采取的措施都是自認倒霉,個別執著的撥打11185投訴,也是不了了之。久而久之,這種錯誤成為習慣,成為不受約束和不被制裁的習慣性工作流程。
確保信函郵路安全,需要每一名郵政工作人員用心呵護,面對下雨積水的地面,忍心把裝滿信函的郵袋一腳踢下去,或者扔在雨中哭泣嗎?只要一個環節注意,采取措施,水漬的問題不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減少嗎?
確保信函郵路安全,關鍵在心,在制度保證。如果查證屬實,發現一起,考核一起,誰還敢時不時揭掉郵票,誰還敢把國際信函當成“人為”發泄工作中不愉快的“工具”,誰還敢把平信當成“廢紙”隨意丟棄。責任心在工作中養成,更在制度中鞭策。
郵路安全,需要集郵者和郵政部門一起努力,根源還是在郵政方面,不是不能解決,不是不可以解決,最大的阻力是想不想解決,愿意不愿意解決,肯不肯解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究竟能不能落實的問題。
為此,筆者再次衷心呼吁,關注郵路安全,還集郵者信函一個平安,這是郵政服務最根本的要求,更是廣大集郵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請用心呵護郵路安全,讓每一名集郵者放心實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