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發行量從2000萬降到1500萬,1300萬,1100萬,900萬基本上都沒啥大用。降到100萬那絕對是地量,是肯定有用的,其實也不用100萬,四五百萬的量也有用。現在集郵者不多,應該不到50萬人,但郵商起碼有幾千上萬的,每人屯上幾十套,100萬根本不夠分。
記得2000-2002某些量少品種實行過搖號供應,從預定戶中按照比例,一般500萬的小本票40%,180萬的小版20%,每個預定折子都有一個編號,按照這個號碼進行搖號,限量供應。這對于現在來說也是個好辦法。
郵政可從每年的新郵中選出2-3套,減量發行,發行量100-500萬。或是一套中的1-2枚這么少,其他的1000萬以上的發行量。由于預訂戶有400萬的預定量,滿足不了,可在預定戶中差額供應這些筋票,如每預定5套票提供一枚發行量較少的筋票,也可以將筋票作為短腿進行搖號供應,當然必須是有預定今年郵票的預訂戶才能參與,大版預定戶也要搖號。這樣一來,很多人為了筋票也會加大預定量,由于量少,郵票的價格就會像74-82一樣水漲船高。即調動了廣大集郵者的積極性,又刺激了市場,達到雙贏的目的。
就以今年為例,可以選擇2-3套作為試點,范圍不僅有熱門也包括冷門郵票。如剪紙的第四枚,發行量200萬,相信此套票價格馬上能到50元以上。因為很多人會缺第四枚,形成了筋票。長江經濟帶第一枚和第六枚發行量為550萬和180萬。搖號供應,預訂戶每預定一套票就算一個搖獎機會,大版預訂戶有一個機會搖號筋票大版,如果按照400萬的預定量,第一枚拿出300萬進行搖號,中獎率75%,第六枚拿出100萬搖號,中獎率25%。類似這樣的垃圾票,一旦發行量只有一兩百萬,不漲都難,到時候誰還會說編年票是垃圾。這樣無形中形成了大筋,這不是和七八十年代的編號、JT如出一轍了嗎?新郵馬上會有奇跡誕生,只要發行量夠少,價格就會夠高!打折票可能一去不復返了。作者:郵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