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王昌年,在常州集郵界有個“郵票大王”的美名。因為他有一門自創(chuàng)的手工技藝,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再仔細瞧瞧,這些可不是水墨粉彩畫,瞧見沒有,上面還有郵戳呢。這是王師傅的郵票畫!那可是用郵票一點點拼出來的。說起郵票畫的創(chuàng)作,要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王昌年在西北工作,回家探親恰好參加了常州第一屆百花郵展,郵展上郭沫若手書的“集郵”二字是用郵票拼貼而成,這給王昌年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那時候我就想了 既然郵票能寫字 同樣可以畫畫
王昌年的郵票特別多,無論是普通票,還是殘票、廢票,就算沒有什么收藏價值,他都不舍得扔掉。果真沒白留,現在派上用場了。
實際是廢物利用 有些人看了以后 特別集郵者說 你這樣好像是把郵票給毀了 有些太可惜了。說可惜,是因為作畫時,一張郵票可能只剪取芝麻綠豆那么點的色塊。通常一幅話,最少也要用到四五百張郵票,復雜的畫則需要上千張郵票。另外,郵票畫工藝繁瑣,除了要有繪畫功底,制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很高的要求。
要成畫的話 還要經過配色 剪貼 裝裱 好多道工序 而且主要工序還在后面 畫畫僅僅是我的第一道工序 草圖 起草。二十多年來,王昌年共創(chuàng)作了八十多幅作品。現有山水畫、花鳥畫、十二生肖、盆景等多個系列,每個系列只作十二幅。這幅徐悲鴻的奔馬圖,線條感強,馬的經脈都非常清楚,栩栩如生。畫中的小石頭、細看是五個地名的郵戳。他說這是送給好友的畫,好友曾經在這五個城市生活過。
色彩鮮艷 而且有立體感 適當利用它的明暗 利用郵票圖案和色彩 有些就像國外的油畫一樣。就連郵票的一些廢料,到了王昌年的手中也成了寶。這幅齊白石人物畫像,完全用郵票的色邊完成。人物臉上的老年斑惟妙惟肖。
王昌年愛創(chuàng)新,這幅是結合了剪紙藝術、篆刻工藝的郵票印章。他始終堅持“藝術再創(chuàng)造”,自創(chuàng)的座右銘“敢為天下先 不居人之后”是他堅持作畫的動力。這個靈感就跟作家寫文章一樣 靈感來了以后 可以說是24小時不睡覺不吃飯 也要把這個弄好這還有本縮小版的郵票工藝合集,上面也全是郵票畫,可以隨手翻閱。
郵票畫有種意的享受 因為郵票畫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 自己通過勞動 郵票是現成的 去花錢 去買 是人家設計的 國家印的 我們這個郵票畫是自己親手作的 這種樂趣是不一樣的。現在,王昌年有不少作品放在了華夏藝博園供市民觀看。這幅“龍城天寧寺 神州第一塔”,郵票利用的格外巧妙。
常州市原來老城市 有一些老居民房子 我就利用江蘇民居郵票 剛好常州也屬于江蘇 江蘇民居郵票就附在里面 這個寶塔利用革命勝地 原來革命勝地普通郵票 里面有遵義會議的舊址 不管房屋建筑結構也好 色彩也好 和天寧寺的寺廟很相似 我就把它放在畫里面,這種獨辟蹊徑的創(chuàng)作方式,展出期間得到了不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