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2018年上半年快要結束了,五月迎來了郵品大密度的發行期,頻次和力度遠遠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看一下今年發行的新郵,打折的比比皆是,勉強不打折的狗年生肖票,是因為郵政用第四輪發行量最少的承諾來背書。
即便如此,市場依舊不領情,單枚票的中央美術學院終于打折了,刷新了近幾年來單枚票不打折的“不敗神話”。2017年套套發行當天,套套打折的記錄的“接力棒”毫不遲疑的傳給了2018年,不知道2019年是否接棒。
為了給郵市提振信心,郵政用減少普通郵資封片的飲鴆止渴的猛藥給郵市來了一劑曇花一現的“強心針”,蜂擁而來的資金終于找到了一個炒作和喧泄的渠道,爆炒普通郵資封片的結果,只能讓廣大郵友再次選擇用腳投票。
五月,伴隨著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發行,拉開了19種郵品高密度、大頻次發行的序幕,平均1.5天一種郵品面世,一個月的發行量堪比九十年代一年一半的發行量,讓多少郵人跑的閃腰岔氣,跟不上節奏,不得不請假去購買郵品,排隊去購買郵品,永遠排隊和請假賽不過內部關系,賽不過郵商,賽不過郵市整箱的高價郵品。
很多人對于郵市怨聲載道,甚至是口誅筆伐,預定年冊郵友的利益永遠得不到保障,贈送版那微薄的,幾乎已經可以忽略的價值遠遠抵不過打折打來的慘痛損失。2017年,據說預定年冊用戶減少了80萬,2018年呢,按照這個速度和趨勢,再減少80萬,2019呢,中國郵市寥寥無幾的小眾收藏人群,有幾個減少80萬的代價,還能承受幾個減少80萬。
難怪目前很多人都在質疑,郵政方面為什么不改變,為什么一面拼命地印刷郵票,另一方面拒絕改變發行機制,不讓編年郵票走進綜合柜臺,走進市縣級城市。個中原因,不愿猜測,更不愿揣摩,亦不愿評論。
發牢騷、抱怨、甚至是謾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如果有關部門聽到集郵者的牢騷、抱怨、謾罵就立即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積極整改,就不會有今天閃了老腰的2018年郵市了。很多時候,卑微的言語的力量遠遠抵不過用腳投票的現實。
作為一名純粹的集郵者,我們唯一能選擇的自救方式就是減少預定,最大限度減少預定。再者就是把預定的票全部用來實寄,互寄,如果真正需要票,完全可以去市場低價購買打折票,何樂而不為呢。
集郵,還是要集的,畢竟,集藏了這么多年,放棄了,太可惜。目前的形勢下,再談以郵養郵,多少有點說笑了。發自內心的希望,2018年郵市能站直了,別趴下,挺起胸膛,讓廣大年冊預定者和普通集郵者能分享集郵紅利,提振集郵信心,這才是眾人所盼的頭等大事。作者:西安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