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反映的首日封長期“遲到”的問題見報之后,得到當地郵政企業的高度重視,相關領導對此事進行深入地了解,并表態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注重郵品下發的實效性,力爭從根本上解決首日封“遲到”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自《海棠花》郵票開始,筆者所在的福建泉州中心市區即實現了首日封在發行當日進行銷售。對此,廣大集郵者表示認可,但也暴露出新的問題。
4月1日,適逢《中央美術學院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發行,筆者對中心市區一些新郵零售網點首日封銷售情況進行了一番實地調查。從走訪中發現,當天市區七個紀特郵票零售點中,僅有九一路、新門街兩個零售網點有售賣首日封,但是每個網點分別僅售2枚,根本無法滿足集郵者的需求。
據筆者調查發現,首日封并非稀罕郵品,造成集郵者購買難的情況依舊是長期以往首日封“遲到”留下的“后遺癥”,要徹底解決首日封購買難的問題單憑準時發售還是不夠的,需要運用“組合拳”,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難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首日封供求關系存在的問題,恰恰是這對主要矛盾最生動的體現。由于首日封長期“遲到”,導致窗口曾出現首日封滯銷的情況,催生了許多應對的“土辦法”。為了避免首日封滯銷,一些地方的集郵網點甚至不征訂首日封,造成無封可賣的情況;有的則是勉強征訂個一兩枚,達到有賣即可的目的,大有敷衍了事的意味;也有的網點對于零售的首日封要求應全年購買,以防日后滯銷帶來麻煩。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開篇所述的首日封盡管準時發售,但多數集郵者仍不滿意的情況。
盡管首日封零售這件事情上,確實給一線窗口的工作人員帶來諸多的不便,但并不代表可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予以解決。首日封作為集郵者喜聞樂見的郵品,郵政部門在準時發售首日封的同時,對此還需要有一定數量的保證,滿足更多集郵者的購買收藏需求,也是延續集郵這項群眾性文化活動生命力的關鍵。
此外,中國集郵總公司已經推出了首日封全年預定的業務,首日封零售之舉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集郵者隨機購買的需求,如需全年首日封的用戶應當引導其選用全年預定業務,而不能總以此為“借口”將零售的首日封擅自以“全年購買”的形式銷售,更不能因為怕麻煩,直接拒售首日封。
首日封再小,對于集郵者也是一件“大事”。小小的首日封,寄托著人民群眾對美好集郵生活的渴望,也折射出郵政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希望郵政企業能將好事辦好,真正破解集郵者首日封購買難,讓廣大集郵者在新時期中國特色集郵文化大發展中,收獲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文:國家郵政局特邀郵政監督員 倪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