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發行的四套郵票,戊戌狗、全國人大站在面值之上以外,拜年、剪紙都已經跌破面值,總體形勢略好于2017年,主要是得益于戊戌狗減量發行的“強心針”。
如果說這針“強心針”還能維持多久的話,恐怕維持不了多久。年初PP片的大肆炒作和迅速價格回落,再次證實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當前市場上風聲鶴唳,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慌不擇路,甚至是自相殘殺。
2017年年冊的價格慘不忍睹,把2016年狂借身份證預定的中小投資者深套其中,這部分人不同于郵商,資金有限、渠道有限、數量有限,簡而言之就是賠不起,無法向郵商那樣做到堤外損失堤內補。只能咬牙死扛,一旦2017年冊緩慢接近面值,就會迎來這批人大批次的出貨,導致2017年年冊未來形勢不容樂觀。
反觀市場目前走勢,在年初PP片的炒作和帶動下,賺錢效應的驅使下,帶來了JP、JF紀念郵資封片短暫的曇花一現,之后就沒了下文。依靠市場和資金來消化,尚需觀望。
當前的市場,不缺資金,最缺的就是信心。信心比黃金都寶貴,這幾年盲目增量,不改變發行機制,拼命推出產品冊,減少用郵渠道,導致大量的郵票無法自然消耗,堆積在市場上成為滯漲,造成了2017年郵市向斷了線的風箏,掉頭之下,拉都拉不住。套用一句俗話就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一旦購郵、郵票投資成了博傻,誰買坑誰,誰買套誰,還有人去買,去投資嗎?股票的價值投資理念,一樣和絕對適應郵票上,絕對的真理。
眾多郵人、投資者期盼2018年郵票發行量能從根本上大規模的減少,目前在郵政方面沒有任何答復,再三呼吁改變發行機制,所有基層網點、綜合柜臺敞開供應也是一如既往地杳無音信。無奈只好轉而求其次,再三呼吁增加線下發售量,自然消耗,因為動了郵政方面產品冊的奶酪,自然是得不到任何的響應。
當前市場就在一個非常難堪、尷尬的境地中艱難匍匐,即將跌到又沒有跌到,想要前行又步履維艱,寸步難行。郵商拼命壓價的前提下,收購熱情寡淡。集郵者補漏補缺意愿不強,中小投資者苦苦等待政策和市場轉暖,大量年冊、套票、大小版沉淀在市場無人問津。
市場的變化,或許就在不經意間。起主導作用的還是郵政方面,也只有郵政方面才能讓市場回暖。減量發行不能只含口號,要有實際動作,更要有強力的政策支持。飽受詬病的單一發行模式,拒絕敞開供應,減少用郵渠道,都是從根本上制約和阻撓市場回暖的暗礁險灘,必須進行反思和改變。
只有擴大線下郵票零售量、基層綜合郵電所綜合柜臺敞開供應新郵、明確包裹、增加EMS等用郵渠道,強力打假,才能讓減量的效應落到實處,才能確保市場真正的回暖。
自從1992年至今沉淀下來的新郵,足矣支撐增加用郵渠道后的郵票市場,也只有增加用郵渠道,強力推行政策紅利,才能讓市場真正走強走穩走好。
因此,當前投資策略,建議廣大郵人、投資者們多看少動,逢低吸納,精品投資。重點關注編年票中的小型張、小全張、處于價格底部的JP、JF郵資封片,名畫系列大版。資金充裕的郵友還可以重點關注大版、小版、小本票,畢竟發行量和存世量決定將來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