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網友覺得自己多年預定新郵的這張熱臉怎么就換來新郵打折這個冷屁股呢?新郵打折這么嚴重,怎么就沒人管管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一來給你敗敗火,二來給你講講原因。
新郵是企業的一種憑證和商品,所出售的是郵政普遍服務。新郵低于面值相當于郵政服務的價格被打了折扣,這叫優惠,并不違法。新郵高于面值也不會抬高郵政服務的價格,因為《郵政法》規定了,支付郵政服務,郵票并非唯一的方式,還有現金支付、郵資已付戳、郵資封等。新郵無論是打折,還是高于面值出售,都不違法。中郵把這件事挺當回事,是因為這涉及到集郵業務收益的問題:新郵市場價格打折了,集郵的業務就會銳減;新郵市場價格高了才是最好的,可以增加發行量,多多獲取收益。
有人說:新郵打折有損于國家形象。這種說法在人民郵政時代是可以的,現在不是這樣了。在過去,郵票的發行是國家主權的一種標志,發行郵票意味著政權的合法性,按照現在網絡語言叫“刷存在感”。不要用過去的認識來要求今天的新郵——時過境遷了!新郵的國家主權的象征,雖然還在,但是已經弱化了,否則新郵的設計、發行、出售等一切行為怎么能由企業來管理呢?中國人民郵政時代的郵票所具有的歷史意義,是不可能復制的,這也是新郵不可超越的。中國人民郵政時代的郵票已經停止發行,存世量只能是越來越少。只要人類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收藏愛好不消失,集郵就會一直存在;只要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集郵參與的熱情就會只增不減。但是這種參與的特定范圍只能是老郵票,不會是新郵票,就像古玩,越老越珍貴,也許會有人喜歡現代工藝品,但是那和古玩收藏的韻味和意義不是一回事兒。
這么說新郵就可以“胡作非為”了?不是,只有這么幾種情況是要受到法律制約的,一個是紀念郵票的設計思想,要由國家來審查,因為紀念郵票涉及到中國重大事物,不能出絲毫差錯;另一個是個人或者小集團利用新郵中飽私囊是一種犯罪行為。除此兩點之外,像什么包裹不能貼郵票啊、截留新郵貨源啊、原包貨源啊、去皮不去皮啊、新郵打折啊、新郵價格高得離譜啊、新郵出現變體啊(只要內容違反法律)這都不是什么事兒。之所以有時候被提及像是很重視的樣子,往往是為了刺激群體參與新郵炒作,擴大集郵收入罷了。
說了這么多,就是告訴網友,新郵高價炒作就像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不要去罵周瑜,也不必到孫權那里去告御狀,也不要埋怨黃蓋;愿打愿挨都是一種默契,心照不宣的默契。如果你不懂這默契,盲目的參與進來,即便是皮開肉綻,不僅沒人同情,還會被周瑜說成——破壞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