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中拜讀了陜西駱延峰先生文章《讓集郵展覽走進大眾》,在讀到第三部分“國內郵展現狀”時,深有同感。當下所有的集郵活動,包括集郵展覽活動,已經是一片買、買、買的聲音了,好像所有的集郵活動都只剩下買郵品了,從去年的西安全國郵展,到南寧的亞洲郵展,再到今年的第三屆集藏博覽會,銷售活動占據了主要的場地,集郵展覽被壓縮到一個角落之中,已經退居到集郵活動的附庸了,這不能不說是集郵展覽的悲哀,這樣也容易給集郵者造成錯覺,集郵就是買、買、買,沒有了文化的支撐,集郵無異于自毀前程。
集郵展覽就是把各種集郵展品公開陳列,供參觀、鑒賞和評比的一種集郵活動。競賽性郵展對促進集郵活動的全面開展,密切集郵組織與集郵者之間的關系,推動集郵成果的交流,發揮基友的文化推廣功能,有著獨特的作用。集郵展覽按照規模有世界郵展、國際郵展、國家郵展、省展、市展、區縣展、基層展、個展等。2017年全國性的郵展,已經舉辦過的有通遼的全國稅票集郵展,有“驛路、絲路、復興路”全國集郵巡回展,地方性的北京第八屆現代郵展、上海“碧海藍天耀軍威”集郵展覽、秦皇島市集郵展覽,四平首屆現代生肖集郵展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城市,為活躍當地的集郵活動,舉辦了多種規格的集郵展覽。
郵票是百科全書,就好比是項鏈上的明珠,如果散落著,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集郵展覽就好比是項鏈中的那根線,把一枚一枚的珍珠穿起來,有許多的郵票、郵戳、實寄封、明信片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如何把集郵展覽舉辦的更活躍,讓參觀郵展的人都能看得懂,就是郵展的舉辦者應該思考的,也是展品的作者考慮的。集郵展覽需要高檔次的展品,也需要通俗易懂的展品,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才能讓集郵活動更加活躍。
集郵展覽分開層次,讓高水平的展品水平更高,到高水平的展覽上摘金奪銀。也要用普及性的展品,帶動普通集郵者積極參與,形成大眾集郵的氛圍,通過集郵展覽,傳遞大眾文化,普及基礎知識,吸引更多人的參與。在普及集郵文化上做足文章,讓集郵者感受到集郵的增知,在增知的同時增值,避免集郵就是“買”,然后束之高閣的做法,體會到集郵的快樂。作者:楊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