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8月7日,迎來立秋節氣,孟秋時節也正式開始。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沒人能留住它的腳步,然而郵票卻能保留住這些迷人的景色,讓我們一起看看郵票上鐫刻的秋之記憶。
1979年6月25日發行的T38《萬里長城》郵票,共4枚,分別是“長城之春”、“長城之夏”、“長城之秋”、“長城之冬”,是我國首套四季景色郵票,分別采用藍、綠、紅、白的主色調,突出了北方四季的變化。
1980年10月25日發行的T56《蘇州園林——留園》郵票,共4枚,其中第3枚“涵碧山房秋色”描繪了留園涵碧山房的秋季景色。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位于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1961年,留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郵票以62毫米×26毫米的規格,將南方四季景色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出來。
1989年11月15日發行的T144《杭州西湖》郵票,全套4枚,其中第3枚為“三潭印月”——在西湖小瀛洲“我心相印亭”前的水面上,有三個建于宋明時期的石塔矗立,這就是著名的“三潭印月”,設計者選取了秋季景色來表現西湖美景。
1995年7月20日發行的《太湖》郵票,全套5枚,其中第4枚“寄暢清秋”,表現太湖的秋季美景。
2001年5月26日發行的《武當山》特種郵票,全套3枚,小型張1枚,其中第1枚為“南巖秋色”,畫面描繪了南巖宮一帶的秋天景色。
2008年5月10日發行的《頤和園》特種郵票,全套6枚,其中第3枚“石舫”描繪的是頤和園秋季的景色。石舫又名清晏舫,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成。舫身系用巨石雕砌而成,通長36米。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重建時改為洋式艙樓,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為“清晏舫”。
2017年3月20日,中國郵政發行的《春夏秋冬》特種郵票一套4枚,圖案內容分別為“春燕剪柳”“夏荷戲水”“秋雞鳴穗”和“冬雪映梅”,全套郵票面值為5.40元。該套郵票中,“秋雞鳴穗”表現了秋天的景色——云高萬里,遍布金黃色調,孩童們忙著收稻谷,人們臉上滿是喜悅,描繪了一片豐收的景象。來源: 南陽晚報 李 賓 孫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