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以后,各個板塊的郵票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雖然新郵跌幅最大,但人們對新郵的追捧還是樂此不疲。原因之一,畢竟可以面值購買,即使不是面值,價格也不會太高,而且品相有保證。不曉得哪套是黑馬,賭對了就是四五倍甚至十倍的利潤,就是不升值,總歸是面值購得,也虧不到哪里,至少還可以寄信嘛。 那么目前的新郵哪些會升值?哪些容易貶值呢?
新郵易升值的特點
一般來說,容易升值的新郵大都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題材熱門或喜聞樂見。
如類似于每年的生肖票,2011年的關公,2012年的福祿壽喜,2013年的雷鋒和毛主席120周年,這樣的題材社會認可度較高,無論是不是集郵的人都想擁有一套。最近幾年升值容易的題材:古代名畫、毛主席系列、生肖、鐵路、地震、名人、醫療、黨政軍系列以及國家重大事件紀念等。
2017年的《千里江山圖》剛一發行也遭遇了打折的命運,然而不久價格便逆襲成功,目前的市場交易均價在15元左右。
2、面值較低,枚數較少的郵票。
由于現在的面值已經很高,即使全部都是平信郵資,一套4枚的郵票也得4.80元,基本上是80年代四枚套票的8倍,90年代的3倍。那么6枚票就得7.20元,2013年的兩個大套票“桃花”和“古鎮”分別達到了13.9和9.6元。如果再發行個3元,4.5元的面值幾乎是肯定會打折的了。這樣高的面值一般是不會有郵商關注的,需要的炒作資金太高。于是不管設計好壞,這些面值較高的郵票幾乎都全軍覆沒。當然打折票有利于郵政消耗,或許過幾年這些漂亮的票票還能升到面值以上。所以現在能大幅度升值的票上限一般為4枚,面值4.8元及其以下。 回顧一下近幾年的升值比較多的郵票皆是如此,如2010年旅行大會1枚,1.20元;2011年關公2枚,2.4元;2012年中行2枚,2.7元;和平鴿2枚,2.4元;福祿壽喜4枚,4.8元;社保1枚,1.20元等。
3、增發的單枚郵票容易升值。
近幾年幾乎每年都要增發幾套郵票,多的時候有五六套。往往這些郵票中的單枚票比較容易升值。這是由于增發的郵票往往發行量較少,而單枚票面值又低,題材比較重大,比較容易炒作。如2010年增發的旅行大會,1枚,面值1.20元,現價13元,發行量979萬,在2010年郵票中屬于較少的品種。2011年的京滬高鐵,1050萬的發行量,面值1.20元,現價5元;2012年增發的社保,也是如此,面值1.20元,現價7元。
4、發行量少到800萬以下編年郵票一定升值。
2006年是個特例,那一年幾乎有60%的郵票都在800萬以下,最少的僅680萬,這也是編年票有史以來發行量最少的一年,也是1988年以來發行量最少的一年。這樣的發行量經過實踐證明,具備升值的條件。目前2006年那些680-780萬的郵票全都升值了,而且很多幅度還不小。所以今后如果哪套郵票發行700多萬,甚至680萬,大家一定要留心,注定會升值。
5、特別發行的郵票都升值。
目前為止,特字頭郵票發行到了特10,這十套票現在都比面值高。有些升值幅度還不低,可比早期JT。這些票的發行量與同時期郵票比并不算少,但就是編制有限,從2000年至今已經16個年頭,僅發行了10套,相信第11套也不會打折。目前十套票面值相加為113.5,而特1面值就高達100元,而現在這十套票的市場價高達360元,如果不計算特1的話,那么特2-特10僅13.5元的面值,現在市場價為250元,這個幅度可比當年的廬山、宮燈、瓷器了吧!
一些打折的郵票
1、題材一般,非熱點。
如風光,動物,陶瓷,古董,某些名氣較小的團體周年紀念,體育運動會等,這些都容易淪為打折的重災區。
2、枚數較多,面值較高。
比較典型的是2000-2001年發行的2版動物,都是10枚的大套,面值高達21元和14元,盡管十幾年過去了,消耗了不少,也不見升值了多少。最近幾年發行的幾個大套票,幾乎全軍覆沒,今年的中國恐龍也未能幸免,票面值9.3元,市場交易均價僅為6.3元。
3、發行量較大的郵票比較容易打折。
2007年以來,郵票的發行量普遍增為1000-1500萬,這個量明顯大于市場需求量,使得2007年以來每年超過40%的郵票會打折,隨著消耗或許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
新郵處處有機會,黑馬也是年年有。是否能升值也并非能預測的,有些票的升值就讓人意想不到,如2012年的中行,和平鴿,里耶秦簡就都屬于意想不到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