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即鳳凰。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界中的多種鳥禽,和太陽、風等天象經過多元容合而創造的,具備達天、秉德、兆瑞、崇高、尚潔、喻情、示美、成王等品性的神物。
欣聞2017年7月29日國家郵政局將發行《鳳(文物)》郵票,一套6枚。這是繼2000年發行的《龍(文物)》郵票后的第二套。因為龍與鳳共同成為中華民族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征、文化標志和情感紐帶,這兩套郵票堪稱系列。特別令人高興。
鳳凰是美的集合、美的體現、美的反映、美的化身。
從形式美的角度看,鳳凰符合對稱、平衡、整齊、對比、比例、虛實、主次、變幻、參差、節奏、多樣統一等形式美法則,其線條是流暢的,其色彩是鮮麗的,其聲音是悅耳的,其形狀是悅目的,其姿態是雅致的——或活潑、輕靈、奔放,或雄健、渾樸、昂揚。
從內涵美的角度看,鳳凰至少具備以下幾種美:第一,祥瑞美。鳳凰是祥鳥瑞禽,人們將求吉利、求順遂、求可心、求如意、求生活富足、求社會安定、求愛情美滿的愿望,再再地寄托在鳳凰身上,所以,祥瑞美實際上就是理想美。第二,新異美。鳳凰是求新求異的結果,鳳凰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有自新自變的性能;而且,從古至今,大凡新的時間和空間必有新的鳳凰出現,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也必有不同的鳳凰。第三,崇高美。作為審美范疇之一,崇高指的是進入審美視野的,那些在物質形式、精神品質或二者兼有的特別偉大、特別出眾的現象。鳳凰的崇高,主要表現在精神品質上,在華夏各地、各民族的眾多的鳳凰傳說中,描寫鳳凰扶危解難、舍己救眾、勇于獻身的內容占了很大的比例。鳳凰不僅是出類拔萃的百鳥之王、羽族領袖,還是大義薄天、精魂慟地的英雄。
可見,鳳凰既具有形式美,又具有內涵美,鳳凰是形式美與內涵美的統一。
如此美麗的鳳凰會在郵票上出現嗎?回答是肯定的。
2004年11月1日,國家郵政局發行《吉祥如意》郵票一枚,其圖案即為五彩鳳凰。該鳳凰展翅翹尾,口銜花朵,似從空中颯颯爽爽地飛來。同時配發有2005年賀年(有獎)明信片,其中一款的圖案為“一位頭纏提花頭巾,身著對襟無領上衣和鑲邊長褲,腳踩祥云,手捧繡球的壯族少女和一只頸脖微伸,雙翼張舉,羽尾向上蜷曲,姿態柔美動人的金鳳凰。少女以繡球傳遞吉祥情意,引來鳳凰和鳴祝頌,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風格的設計傳達出一種吉慶如意的氣息”。
鳳凰在郵票上出現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1973年11月20日,國家郵政部門發行了一套“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的郵票。其中編號66、面值4分的郵票主圖案是1970年在北京發掘元大都遺址時,在東城區舊鼓樓大街豁口東出土的一件元青花鳳首扁壺。該壺以昂揚的鳳首作流,以卷起的鳳尾為柄,鳳的身軀繪在圓形壺體上部,展開的雙翅垂至壺體兩側,壺體下部則以盛開的牡丹為裝飾,呈現一種鳳凰飛翔于牡丹叢中的情景。牡丹花朵碩大,色澤艷麗,香氣馥郁,有“國色天香”之譽。鳳凰是象征吉祥的鳥王,牡丹是象征富貴的花王,鳥王以花王相配,表達的是既吉祥又富貴的喻意。
1979年3月29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繪畫·長沙楚墓帛畫》的特種郵票一套2枚。其中有1949年出土于長沙戰國楚墓的《夔鳳人物帛畫》圖案。該鳳舉頸揚首,張喙開目,展翅翹尾,前肢弓,后肢蹬,呈現一種朝氣充盈、勃勃向上的矯健之美。
鳳凰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神鳥,海峽兩岸及全世界的華人都喜歡。2001年7月13日,臺灣郵政部門發行了《風箏郵票》首日封和“風箏極限片”郵票一套4枚。首日封上,一只鳳凰風箏展翅傲天,數名放風箏的孩童昂首賞望。其郵票的第二枚為“翱翔展翼”,主圖案是雙翅大張,向上奮飛的彩鳳。
鳳凰崇拜是建立在動物崇拜之上的神物崇拜,是動物崇拜的升華。雞、鷹、燕、鶴、烏鴉、鵪鶉、孔雀、鴛鴦、天鵝等許許多多的鳥禽,都進入了鳳凰的容合過程,成為鳳凰的取材對象。2004年到2006年,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鳥》普通郵票9種(枚),2008年又發行同主題特種郵票一套6枚。這些郵票上印的都是中國特有鳥種,而且是珍稀鳥類、國家級保護動物,如紅腹錦雞、白尾地鴉、黃腹角雉、黑額山噪鹛、藏鹀、臺灣藍鵲等。這些“中國鳥”,都是鳳凰的容合對象,以其形象為圖案的郵票,也都堪稱“鳳凰郵票”。
作者簡介:龐進,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華龍文化協會名譽主席,中華龍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陜西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陜西作家協會理事,西安日報社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