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931年14歲時,開始與郵票結緣,可說“一見鐘情”,一晃度過了86個年頭。
那年父親介紹我到上海五洲大藥房蚌埠分店習業(yè),這是一家經營西藥的企業(yè),分店很多,業(yè)務往來頻繁,并常常收到英、德、法、美、荷蘭和日本等國藥廠寄來的廣告或樣品,幾乎天天有信。我看到上面貼的郵票,花花綠綠,煞是好看,愛美之心,油然而生。由此,引起我的好奇心,乃產生收集的念頭,于是就開始積攢這些郵票。
一件事的發(fā)生,總有其原因。我能集郵,完全是進入五洲大藥房這一機遇,機來運來,到1937年我已集得不同的中外郵票二百多枚。
“七七”事變,南京淪陷,蚌埠告急,全店職工向后撤退。1938年初,轉輾到了漢口,我也被調入漢口分店,安排我的工作是處理來往信件,這對集郵大有助益。一天,店中同事林良斐來我桌前說,想找?guī)酌多]票。我就將信封拿出來任他挑選,這時我告訴他我也集有郵票一小冊,乃相約晚上到宿舍參觀。晚間,我將郵冊遞給他,他從頭到尾翻了一下后說,外國郵票按國別貼在一起可以,但中國郵票貼得很亂,如“帆船票”倫敦版、北京新版、老版不分,“中山像”單圈、雙圈混貼,并當場指點我區(qū)分的方法。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使我茅塞頓開,才了解到集郵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臨別時他指出我郵冊中的兩枚郵票支援他,我說,我每種只留一枚,重復的就棄了,他概嘆說,集郵要集復品,越多越好,可以研究版式、紙質、齒孔、刷色,可以收集不同時期、不同地名的郵戳,更可與人交換,你不懂版式,不懂集復品,數以千計的票品在你眼皮底下溜走了,可惜可惜!
不久,我又調到廣州分店,工作太忙,天天加班,顧不上集郵。隨著戰(zhàn)爭發(fā)展,我隨店轉移,經梧州、柳州來到貴陽。貴陽原無分店,于是乃籌設分店,于1939年開張。上海總店為了慶賀新店成立,由上海寄來公司自產藥品包裹50件,我負責庫房管理,包裹提到庫房后,我看到上面貼的都是元數高值票,以10元者為多,每箱約20來枚。想到林君的提示要集復品,開箱后我就將貼郵票的箱蓋保存起來,因業(yè)務太忙,沒能即時洗取。不久,店中收到一枚明信片,一看是上海五洲郵票社來的,上面印出收購舊郵票的價格,如1元×分,2元×分等,令我驚異的是招牌也叫五洲,舊郵票也能賣錢,真是“一片激起千層浪”。于是我抓緊時間將存留的高值郵票都洗取下來,達千枚之多,并與五洲郵票社取得聯(lián)系。郵社將收購我郵票的款折成一個5000枚的袋票,分成10封寄我,每封500枚,結果只收到8封。過去多年只集得200多枚,現在一下子得到4000枚,真是喜從天降,店中同仁也為我高興。于是天天晚上忙于整理。一位印刷廠的朋友,還為我印了一百張貼片應用。整理后,還有不少郵票分不清國別,只好放在一邊。一天,在貴陽出的報上,看到一則分類小廣告,說有“郵票年鑒”出讓。何謂郵票年鑒不甚了解,乃按址前往,一位年輕人接待,告之乃父親遺物,是英國吉本斯郵票目錄。我翻了一下,見內容是分國分年介紹各國郵票,甚合我用,購得后隨時翻閱,一些不識的郵票也逐步清楚了。
貴陽青年會辦有英文夜校。1942年我報名學習,每晚授兩節(jié)課,中間休息10分鐘,就到小賣部溜達,見框臺內陳列郵票出售,主持人惠全安亦集郵,并與歌詠班的郵人彭植榕相識,還遇見青年會公寓中住的老集郵家嚴澄孚,在交往中又增加了許多郵識。彼此都認為需要擴大交流,乃由惠全安牽頭,在青年會大門貼出“征求集郵同好”的告示,歡迎集郵愛好者登記便于交往。幾天之后,就有三十多人前來登記。于是由青年會出面柬邀大家于6月28日聚會,在座談中“青年會集郵組”也同日成立,定每星期天活動一次。幾次活動之后,又感到宜與外省郵友擴大交流,乃由我與許慶民、任善震三人發(fā)起成立郵會,即呈文向貴州省政府社會處申請成立“金竹郵票會”,旋蒙批復同意,隨訂于8月23日召開成立大會,9月起開始出版《金竹郵刊》。
金竹郵票會的成立,使我的集郵進入新的起點。我集郵,從1931年到1942年,剛好是一個十二生肖輪回。前半輪處于朦朣階段,閉門造車。尤如盲人騎瞎馬,全不懂集郵的真諦,但樂趣卻是無窮。后半輪遇上名家指點,成立郵會加入,廣泛與郵人接觸,才由入門而登堂入室。使我步入集郵的康莊大道,由自發(fā)到自覺的境界。同時在郵友們的勸告下,國人要集國郵,我隨后乃改弦易轍,開始專集國郵,當時習稱華郵,這樣成為我的終生愛好,一步一個腳印,邁步前進,跑步到了百歲。
回首八十多年來的集郵活動,我總結個人集郵有幾件大事:
1.參加建立集郵組織。如貴陽青年會集郵組、金竹郵票會;貴陽市南明區(qū)文化館業(yè)余集郵小組、貴陽集郵研究會、貴陽老年郵友聯(lián)誼會。與吳鴻鈞、任爾勤等為建立貴州省集郵協(xié)會奔走呼吁。
2.主持過兩大郵展。一是貴州省文化教育科學展覽會,金竹郵票會負責郵展部分,展出郵品56框,于1942年10月10日至15日展出5天。二是中蘇郵票展覽,共展出新中國郵票和前蘇聯(lián)郵票80框,于1992年11月23日至12月6日,共展14天。其中前蘇聯(lián)郵票未按年份排列,而是分成八項內容陳列,如蘇維埃勝利的旗幟,天才的馬恩列斯,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等,類似專題集郵。
3.主編過《金竹郵刊》、《黎明郵刊》、《萬壽郵刊》、《郵識》副刊、《南明郵刊》、《貴陽郵刊》。
4.擔任大型集郵辭書編委。有《集郵辭典》、《中國郵票史》、《中國集郵史》、《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國集郵百科全書》。
5.出版過集郵書籍。有《集郵傳真》,《郭潤康集郵文選》2冊,《郭潤康集郵日記》8冊。
6.組編過郵集30余部。主要在基層展出,目的是宣傳集郵,倡導集郵。其中,《新開辦的郵政快件》郵政歷史郵集,兩次參加全國郵展作為評審委員類展品展出。作者:郭潤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