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臺灣訪問時,看了一本書,是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寫的《音樂可以改變世界》。我一口氣讀完,寫得真是太好了。既然音樂可以改變世界,難道集郵不可以改變世界嗎?這是我的看法,通過我在臺灣各地參加當地郵協的集郵活動和參觀當地的郵展,越來越使我認識到集郵完全可以改變世界。實踐證明,我的看法是正確的,是誰首先進入了臺灣,是誰吸引了臺灣同胞,是誰使臺灣同胞認識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是誰??是郵票,是美麗的方寸?!胺酱缂堖B方寸愿,九州人盼九州同?!敝娙擞喙庵芯驼f過“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迸_灣著名的詩人洛夫也說過:“郵票是親吻兩岸的浪花?!?989年6月,首先引起臺灣郵壇的轟動,是臺灣大學集郵社主辦的海峽兩岸的郵票展覽,以后我主編的《甲子郵刊》又由臺灣郵友帶到臺灣,使《甲子郵刊》在臺灣不脛而走。隨著1989年6月通郵,大陸的郵票源源不斷地進入臺灣,通過這小小的方寸,使臺灣同胞認識到我們的祖國原來這么偉大,我真想去祖國大陸看一看,這難道不是郵票的功勞嗎?我說郵票萬歲,我說集郵可以改變世界,原因在此,不必多言。
敢問中國的集郵路在何方?如果仍然按照老的模式,沒有新的創意,沒有新的思維,則集郵將走進死胡同,集郵的人會越來越少,要想改變,只有大膽地改進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集郵理念,怎樣才能改變?
一、大力提倡和發展民間集郵組織。
別小看民間集郵組織的作用,這些年來,民間集郵組織的作用可大了,這是有目共睹不容爭辯的事實。因為民間集郵組織他們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沒有那么多婆婆,沒有那么大壓力。民間組織的成員召集起來,來之能戰,揮之即去,毫無怨言,要想發展集郵,就要靠他們。民間集郵組織與時代緊密結合,與政府緊緊相連。我記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成都的民間集郵組織很快就舉辦了一個抗震的集郵展覽,以大量的封片,生動的圖案,血和淚的文字,使多少人看了以后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多少集郵志愿者奔赴了前方,雖然是很艱苦的,但是仍然一往向前。可見民間集郵組織的潛力是很大的,不必多言。我們應該提倡各個行業,各個學校、各個社區和一些企業單位,盡可能成立集郵組織,應該爭取在這兩三年內發展更多的民間集郵組織,由當地省、市郵協領導。重要的問題是我們集郵協會的干部不能懈怠,應該認真地學習習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講話。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哪個省、市民間集郵組織發展得快,就應該表彰哪個省、市的集郵協會。
二、大力辦好“中國集郵報”、“集郵報”、“集郵”雜志、“集郵博覽”。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集郵報”、“集郵報”、“集郵”雜志、“集郵博覽”為普及集郵知識,為發展集郵作了大量的工作,這是有目共睹的。編輯同志一直辛勤的耕耘,積極的宣傳,在大陸、在臺灣都是有很高聲譽的,但是發行量還很不夠,版面也不多,周期也長了,一些具有新意的文章,未能及時發表,一些暢所欲言的文章也太少了。我們的報紙應該與時代緊密結合,應該緊密地與廣大的讀者心心相連。為此建議對 “中國集郵報”、“集郵報”、“集郵”雜志、“集郵博覽”適當地投資,增加發行量,增加版面,縮短周期,這是大家的愿望。
三、大力支持民間郵刊。
這些年來,民間的郵刊發展有如雨后春筍,蓬蓬勃勃地發展。他們及時向郵友宣傳集郵知識,報道集郵動態,也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可是對他們的支持太少了,可以說民間集郵刊物基本上是自生自滅,沒有多少人過問,更談不上什么支持和幫助。其實,民間集郵刊物的作用太大了,他們動員了許多集郵愛好者到集郵隊伍中來,這都是大家看得到的。
要想發展集郵,建議各級郵協要大力支持幫助關懷愛護民間集郵刊物,給他們以出路,給他們以資助,使他們能夠堅持下去。其實,這些年來,民間集郵刊物發表了不少有見解、有份量的集郵文章和一些好的建議,這些文章代表了集郵者的心。什么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家都來發表意見,大家都來表態,絕不能人云亦云,一言堂,一邊倒,那只有死路一條,毫無生氣。“春秋戰國”是中國學術的黃金時代,所以我們要大力支持民間集郵刊物。
建議舉辦一些新思路、新思維的郵展。如果我們的眼光只放在有多少郵集在國際郵展爭光,而不眼睛向下去普及去提高一般的郵集,那將后繼無人。請問有多少人能去國際郵展參觀呢?又有多少人能參加國際郵展呢?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實在是得不償失。記得我在臺灣曾看過一次郵展。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位老集郵家的“貓熊”(臺灣同胞稱“熊貓”為“貓熊”)郵集,看的人特多,因為它體現了時代的特征,體現了兩岸人民的渴望交流的心情,郵集可以鉆“古董”,可以展出珍罕的古典郵票,但那究竟是少數人的行為,大多數人應該是“下里巴人”,先普及后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動員青少年和老年人來積極參加郵展。如果只把重點放在“陽春白雪”,那就談不上發展,只有提倡既有新意又簡單的郵集,才有發展前途。什么是郵展,只有郵味少的郵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只有把眼睛向下,多多面向廣大的群眾,面向青少年,才能使集郵有大的發展。敢問集郵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就看領導的思維,如果敢于創新,集郵就能創造出一條神奇的天路!作者:黎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