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和朋友曾不止一次的問我,為什么在集郵這個業余愛好上堅持的時間最長?我也不止一次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深思過,自己是怎樣愛上集郵的?為啥在無數的個人愛好中對集郵情有獨鐘?長時間的思考和實踐之后,我的答案是我喜歡集郵的五種味道,是它們讓我有了方向,不斷的前進。
偶然接觸到郵票是美味。還沒上小學,自己是天天迷戀泥水玩“娃娃不響大炮響”的頑童,偶然一天在母親單位的職工文化展上,對鑲嵌在鏡框中的花花綠綠的郵票產生了興趣,聽不懂大人們的高談闊論,但是郵票中的猴子、熊貓、金魚、還有大肥豬讓我記憶深刻。因為在父母的家信中我就見過,母親還給我講過猴子撈月、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特別是我還養過兩條小金魚,雖然魚后來不知道魚怎么死了,自己還傷心了好長一段時間,現在看見郵票,一下子都想起來了。也不知哪來的沖動,我要集郵,從此不再與泥水為武,天天到處尋找郵票,樂不思蜀,母親無奈的說“不玩泥,衣服是干凈了,可飯還是不知道到點回家吃”。她哪里知道,郵票已經成為我真正的美味,早已樂不思蜀了。
開始收集郵票是甘味。在家書抵萬金的年代,每家三兩個月總要寫封信報個平安,何況是由轉業官兵和支邊青年構成的邊疆林區。家家戶戶都有書信,那郵票,只要肯張嘴,真是取之不盡要之不竭,不要說文革、編號、JT票,就是老紀特都能收集到。左領右舍、本家親屬,我是要了個遍。郵票的數量日新月異,沒多久就數以百計,貼在一個筆記本中,天天愛不釋手。鄰居家的伙伴也學我的樣子,一時間糖紙、煙標、火花、小人書成為大家的玩具,相互比數量,比好看,用句當時時髦的歌詞,“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不懂裝懂是苦味。我母親的老同事,58年的轉業的老兵,在退休回原籍前,把在北大荒三十多年和戰友的通信都送給了我,遺憾的是無知的我,剪下郵票給伙伴講解水揭郵票的方法,一枚枚珍貴的實寄封就被我給毀掉了。一次朋友講到民居郵票中的膠面印問題,我就簡單的說是郵票圖案印在了背膠一面,而沒有細心的學習鑒別膠面印郵票的特征,后來自己在清洗郵票時,兩次發生了郵票圖案脫落的現象,百思不得其解,后來通過查找資料才猛然醒悟,悔之晚矣。集郵也是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這也是自己幾十年的切身體會。
來而無往是澀味。收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交流。有郵友間的郵品交流,互通有無,有郵友間的郵識交流,取長補短。在自己日常集郵生活中,我堅持的是郵友之間的交流盡量保持一個平衡,無論是郵品還是郵識,這樣才能有一個相互需求互補的基礎,但是往往事與愿違。郵件丟失嚴重,郵友的贈品無論價值大小,都是損失,經濟上的和精神上的;好事多磨,參加個新郵(原地)首發,不是購不到票,就是蓋不上戳,要不是資費不符,收到的郵品品相難以啟齒,最后郵友只好相互通過QQ發個圖片互相安慰,高喊一聲“理解萬歲”。
堅持集郵是禪味。鐵杵磨成針是需要功夫的,褒貶自有公論。集郵是玩物喪志,還是以物育志個人也自有不同表現。在漫長的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每個人得失也是不一樣。以我個人為例,集郵讓我學會了閱讀,而且是每天堅持的習慣;集郵讓我學會了寫字,每天都或多或少的寫些文字;集郵讓我懂得了感恩,別人幫助了自己,自己也要幫助別人;集郵讓我拓展了思維、勝任了本職工作,自己夸專業成為一名政工人員,大量的機關應用文寫作我胸有成竹,攝影錄像PPT制作我輕車熟路……這些都是在集郵活動中自己的收獲,還有那些自己視為珍寶,別人看做“破紙片子”的郵品,哪一件郵品背后都有的一個與眾不同的故事,如同春雨,潤物無聲,愉悅身心。當然得到也有失去,幾十年時間上的、金錢上的……也許還有失去喝小酒、品香茗、打麻將……的快樂,但是我愿意依舊徜徉在郵海書香中,繼續感受我的集郵“五味”,您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