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蘇州舉行了《2017年全國生肖集郵新作展覽》,在所有參展作品中,有一部郵集備受大家的關(guān)注,它就是百歲集郵家郭潤康先生送展《“猴年馬月”鬧丙申》一框郵集。此次郵展是生肖集郵研究會在“普及與提高同時并舉”的實踐過程中,為不斷發(fā)現(xiàn)新人,培育佳作,促進交流而主辦的,想不到百歲老人郭潤康還親自制作郵集參加展出。在展覽現(xiàn)場,全國集郵聯(lián)會長楊利民仔細觀看了這部郵集,并連連稱贊,夸獎郭老是一個“集郵長壽”的典范。筆者曾為此事撰寫了一篇郵文《為郭老的“集郵新作”點贊》,刊登在1月10日的《中國集郵報》上。
我編“猴年馬月鬧丙申”郵集
“猴年馬月”是一句成語,意為想辦的事遙遙無期。但成語典故收入這一詞語時,多未指明出處。在北方倒流行一句民間俗語——“何年嗎月”真是遙遙無期。想來“猴年馬月”是其演變而來的。
猴年馬月每十二年出現(xiàn)一次,可說往事越千年,但引起生肖集郵者的關(guān)注,卻是從2015年起始。因多年來《生肖集郵》展開了這個問題的討論。因之導致2016年出現(xiàn)了“猴年馬月”的郵品。為生肖集郵增添新的內(nèi)容,為組建生肖郵集增添新的類別。為此,我曾萌發(fā)組建郵集的想法,但不知能否收到足夠的郵品。我又在《生肖集郵》刊了一個會員小廣告,擴大收集范圍,隨后清點,共收到50件。從中選出30枚,編輯“猴年馬月鬧丙申”,因所用郵品均是丙申年的。
“猴年馬月”是從馬月這一個月的實寄郵品為準,故郵集從首日、尾日、非首日和尾日開始。我又從中選出4件,如首日寄日本封,題為特殊郵品。又馬月一月中巧遇4個節(jié)日,如芒種也選出4件展示,以彌補首日、尾日的枯燥味。馬月的尾日是7月3日,我又收到李華生先生寄的兩枚,尾日延伸到7月6日,作為集郵的殿軍。關(guān)于這個問題,姚正根主編的《丙申話郵》第442頁有曾培鑫文介紹可以參考。
我這套郵集是參加2017年生肖集郵研究會的郵展。當周治華會長陪同全國集郵聯(lián)長楊利民參觀時,曾在我的郵集前仔細觀看,并加以稱贊。事為高郵中國集郵家博物館獲知后,乃發(fā)來短信索要,用于中國集郵家博物館陳列、收藏。《猴年馬月鬧丙申》這部郵集已于2017年2月19日寄給中國集郵家博物館。又蒙湖北郵友涂友三也來信索求一份復印件,告之其曾孫生于“猴年馬月”當作紀念,實為本郵集一佳話也。
我以為,這部郵集有兩大特點,一是題材為生肖集郵獨有,二是第一部猴年馬月的郵集。作者:郭潤康